当前位置: 首页>>读者培训>>教学科研>>正文
“困境”类论文的四种选题方式:基于C刊论文的选题分析
2024-06-03 09:16  

“困境”类论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论文写作类型,在各大文献数据库中此类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是较多的,可以说,无论是新手作者的入门写作还是资深作者的深度研究,都可能会使用这一写作类型。“困境”类论文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没有太严格的学科限制。但是,随着此类论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发表难度的越来越大,高水平期刊会在研究新意、研究深广度等方面设限,所以对于仍想要呈现“困境”类论文的学者则需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此类论文的写作质量。选题则是需要突破的重中之重。在选题方面如何设置才能更有利于发表,尤其是在C刊上发表?最好的办法就是研读期刊,看看期刊中近几年此类论文在选题上的研究倾向和趋势是如何的。本文便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研究近2-3年发表在该期刊上的困境类论文,从选题上寻找相应规律,以期为论文作者提供有效参考。选择该期刊的原因在于,以“问题”“困境”“挑战”等作为关键词进行刊内主题搜索之后发现,该期刊中此类论文发表数量较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故选择此期刊。

一、结合时代特征,突出社会价值

论文选题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公共性、社会性,所以选题的着眼点可以向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靠拢。对于已经写作呈泛滥之势的困境类论文的选题而言,更应该如此。若选题能够更好地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旋律,体现社会价值,则很大程度上能够看出作者的学术修养。则在投稿之时,便可以在选题上带来一个不错的印象分。

例如《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进路——基于校企共生视角》一文。此文选题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研究主题的着眼点就比较高。这里的“高”代表着与社会现实接轨,紧密结合时代旋律。国家近几年十分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非常重要的,文中在问题的提出部分也通过文件纲要中的相关语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此文选题着眼点的重要性和社会性,为展开此文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价值基础。

再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结构优化的逻辑、挑战与路径》一文。该文选题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关键信息即“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结构优化”,这两个关键信息都是高职教育专业领域内的热点词语。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而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注重优化高职教育的专业、布局、层次和类型结构。且国家在2022年更通过法律形式对“优化教育结构”加以强调。由此可以判断出该文选题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因此,困境类论文的选题可以考虑与国家社会所重视的信息相结合,更能够凸显社会价值。

二、思考有趣现象,体现人文关怀

“困境”类论文的选题也可以考虑一些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从而体现出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此处的“有趣”并非指的是任意一个引起你兴趣的现象都值得被研究,诸如一些已经拥有学科范围内权威解读的现象,再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大(除非你提出颠覆性观点)。所以,作者们可以研究一些在小人物可控范围和领域之内的,具备一定探索空间且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有趣现象,且这一现象能够激发作者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性。当然,这里的“有趣”也不一定真的具备“趣味”,更多是自己感兴趣且引人深思的现象。

例如《高校青年教师初任导师角色转换的挑战与适应研究》一文。该文研究的是发生在作者自身身边的有趣现象,即“高校青年教师初任导师时的角色转换”情况。实际上,很多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已经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都会对此选题有些许共鸣。因为,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以及周围的同事身上的事情,他们从博士生变换为大学教师的身份,又从大学教师变换成研究生导师的身份,在这些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其角色本身需要具备的相应能力并不是随之而来的,必然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这些教师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而该文作者正是抓住了令自己“在痛苦中成长”或是“还在痛苦中”的现象展开研究,希望通过青年教师初任导师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适应的过程,希望能够给予高校正在面临角色转换尴尬期的老师们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通过分析此范文可以发现,有时候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但又较少引起足够关注的现象,若将其纳入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加以研究,能够为深处这一现象中的人们带来帮助,或者为解决这一现象背后所存在的困境与挑战有重要的意义,继而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所以作者们可以选择以此作为自己选题的出发点。

三、使用专业研究方法,体现方法创新

“困境”类论文的选题能够带来一定新意的较为重要的方式,则是使用专业的研究方法。很多困境类的论文大多数使用的是思辨研究方法,然而却越来越难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除非有较为新颖且有深度的观点,论证思维较为缜密,当然较有分量的学术头衔也必不可少。但很多作者既没有那样的成就,写作水平也还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仅是进行思辨方法的研究,想要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非常有难度。所以,作者可以另辟蹊径,从研究方法上寻找新的出路,可以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来加以探究,除了较为基本的调查法之外,可以使用诸如扎根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

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论文《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进路——基于校企共生视角》。虽然在标题中未有研究方法的说明,但其正文中便运用了扎根理论来研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困境这一研究问题。所以这篇论文选题较好之处在于,既能够体现出对社会重要议题的关注,还运用了专业的研究方法来呈现科学的研究过程。当然,在选择方法时还需要先判断该选题是否适合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该论文中首先使用了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研究资料,若是通过直接分析访谈资料的形式来架构正文,虽未尝不可,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稍逊一筹。所以作者又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过程对访谈资料进行专业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的加持,从而强化了研究结论的理论性。

由此可知,“困境”类论文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方法来强化选题中的方法创新,所以自身掌握一些质性研究方法的作者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酌情考虑运用研究方法,会为自己的选题加分不少;没有掌握专业研究方法的作者们也建议多多学习,为自己的科研写作之路多做技术储备。

四、寻找适切理论视角,强化理论深度

“困境”类论文摆脱“普通”的另一种方式则是添加理论视角。当然,添加理论视角也似乎逐渐变成了论文写作的一种常态,但是不管是否成为常态,理论在选题中是否合适、是否在正文中强化了观点论证这才是考验理论视角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考量。所以针对“困境”类的论文,可以寻找一个适切的理论视角,并结合理论得出观点或者强化观点论证,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例如仍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进路——基于校企共生视角》此文。该论文中,使用了共生理论,作者设置了“(一)理论基础”这一小节来对该理论以及与本文研究问题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理论是如何贯穿全文的呢?首先,因此文使用了扎根理论,在确定了主范畴之后,基于共生理论,将所提炼的主范畴划分出了三个类别:共生单元选择、共生模式构建、共生环境支撑。而后,在进行“困境分析”时,也以这三个类别架构了此部分的框架;最后的实践进路的观点,也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以明显看出,共生理论在全文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且作者与此文的观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困境”类论文可以像范文一样,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全文加以审视,但还需注意对该理论与研究问题的契合度进行阐释,使读者明白该理论在论文中的合理性;要注意在正文中如何强化理论审视,若能提炼出基本的分析框架,可以在正文小标题有显性体现(小标题中有了理论的体现,正文的具体阐述内容也会围绕小标题做出充分的观点论证)。当然,这也要与每一小节所表述的观点有效结合才可。

“困境”类论文若想要能够在选题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可以从选题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方法加持、理论审视四个方面加以优化。需引起注意的是,虽然选题上能够带来较好的印象分,但最终要看的是论文整体的写作质量,所以在结构框架、论文观点(包括观点创新性和观点论证过程)、语句逻辑等多方面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写作功底,后续再从困境类论文如何快速提升写作质量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度分析。

作者:张文静(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二编辑部编辑)

关闭窗口
   
  科研知识 更多>>
· 好论文的五个标准
· “困境”类论文的四种选题方式:...
· “热点”选题技巧:基于普刊与C刊...
· 论文选题的三种类型及其选择
· 论文前言的结构要素与写作建议
· 提出研究问题的八种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