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

信息素养教育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服务 -> 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形式。早在19842月国家教委就印发了“教高( 84) 004 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该文件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青岛滨海学院图书馆于2016年秋季学期为本科生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授课内容依托我馆电子资源,授课对象为全校本科生,授课时段设定在本科大三学年。

随着教育4.0 的到来与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检索工具的普及,学习行为更加自主化和便利化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也要随时调整更新。根据当前网络资源获取途径的多元性特点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进行了全面的调整,2025年课程调整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课程代码

B000170

开设学期

5\6学期

适用专业

本科专业

授课方式

机房实操

二、课程性质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课程是教育4.0背景下,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进而推动其心智发展一门实践方法课。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在既有知识基础之上,合理利用专业学术资源实现自身知识体系重构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与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课程任务

课程主要讲授信息素养内涵、信息检索基础理论、计算机检索技术、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技能、专业文献利用与探究式学习等相关内容。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获取专业数字信息资源、分析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为专业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及探究式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启发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利用专业数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策略式获取专业信息、管理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技能,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信息的反思性发现、掌握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方法策略,并能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以开放的思维、交流对话的态度体会权威是建构的,理解知识是拥有价值的理念。此外,本课程在资源获取、利用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学术态度,提升信息道德,培养严谨的学术思维,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