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面对这项看似基础的任务,不少作者经常感到畏惧和抗拒。这种情绪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于学生、教师乃至科研工作者之中,在日常工作与作者的沟通中,我们也经常收到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情绪反馈。为此,我们结合日常工作中与作者的交流,总结了大家抗拒写论文的四种心理表现,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改善学术写作环境、提升写作动力提供思路。
一、超出了舒适区,存在畏难心理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作者会因为要写作的内容超出了自己脑子里已知的东西,就会心存退意,产生畏难心理。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作者在拿到论文选题后,一看这不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就会萌生换个选题的想法:我能不能改成写……,这个我比较熟悉。因为在舒适区内,大家能够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较为轻松地构建论文框架和撰写内容。然而,一旦跨越这个界限,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研究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写作的难度。这种写作畏惧心理其实源于自己对未知领域的陌生感,以及对自身能力边界的不确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当其涉足一个全新的研究问题或是要采用一种未曾使用过的研究方法时,大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担心无法准确把握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毕竟,学术论文要求高度的专业性、逻辑性和创新性,任何一点不足都可能影响论文的整体质量。
但这容易导致我们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自己脑子里已知的内容别人也都是知道的,因为大家从小到大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即便是同专业领域,大家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是大同小异的。而且知识有着动态更新特征,如果一直停滞于自己的研究舒适区内,那么所写的论文也是些众所周知或是过时的内容。这在我们日常审稿中并不鲜见,不少作者在前几稿中所写的内容都是些常识性内容,很难给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
二、妄想一挥而就,自我制造负担
很多人在写作之初就想直接写出一篇完美的论文,这种想法看似积极向上,实则是在给自己制造难题,导致自己不想写论文。因为当一个人怀着非常高的期望开始一项任务时,他往往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源自外界对成果的期待,更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表现的苛求。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每一次落笔都变得异常艰难,每一个句子都要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生怕出现任何错误或不完善之处。久而久之,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会让人逐渐失去论文写作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实际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磨,需要经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然而,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很多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从而让原本充满创造性的写作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让自己在电脑前面对空白的文档时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无助,不知从何下手。此外,对于初次接触某一领域或者对研究主题不够熟悉的作者来说,想要一开始就达到高标准更是难上加难,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感到更加挫败和无力,进一步加剧了不愿写作的情绪。因此,很多时候,大家之所以对写作望而却步,并非真正讨厌它,而是因为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门槛,让自己的心理背负了太多不必要的负担。
三、监督强迫之下,让人倍感压力
在高等教育阶段,当学生面临毕业或是教师需要晋升职称时,写论文成为绕不开的一道坎。从某种程度上讲,写论文本应是一个自我表达与学术探索的过程,它承载着研究者对于特定领域深入思考的结晶,是个人智慧与创造力的展现。但在现实的压力下,原本应该充满激情与探索精神的论文写作,却逐渐演变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外界施加的各种压力,比如导师的要求、学校“非升即走”的考核规定,还有内在的焦虑与恐惧,担心自己的工作不够出色,无法获得认可。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让人对论文写作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在这种情况下,论文写作不再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乐趣的活动,而是变成了一个令人畏惧的任务。每当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写作时,内心的抗拒感便会油然而生,甚至出现逃避的心理,宁愿选择其他事情来打发时间,也不愿意面对那片空白的文档。这种情绪上的困扰不仅影响了写作的进度,还可能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因为缺乏内在动力而感到力不从心,让本应充满逻辑性和创新性的观点变得平淡无奇,本应详尽的数据分析变得草率敷衍。
四、只有负向反馈,缺乏正向指导
很多作者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令人沮丧的时刻:当自己满怀期待地将论文提交给导师审阅时,收到却只是“逻辑不清,论据不足,语言表达混乱”等满篇的批评和否定;当自己将精心完成的论文拿去投稿时,编辑的反馈往往简洁而直接——不符合期刊定位、创新性不足或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等退稿意见。这些看似客观的评价,但缺乏建设性指导的负向反馈,无疑是对论文写作者自信心的打击,将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让人不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长此以往,反复的失败和不断的否定逐渐累积,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论文写作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个探索知识、表达观点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种充满恐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每一次的写作都伴随着对失败的预感,每一次的投稿都像是在等待审判。长期处于这种负向反馈循环中,自身的学术研究激情逐渐被侵蚀,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沉重,进而形成一种不想写论文的心理障碍。于是,很多人开始逐渐回避写论文,宁愿选择其他不那么“危险”的活动,也不愿意再继续投入到写作和研究中去。
五、结语
随着客观环境对论文写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在面对这项任务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源自对完美成果的渴望,以及外界监督和负向反馈的累积。尽管如此,认识到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采取行动来克服它们。为此,通过培养正确的写作心态,建立合理的期望,以及寻求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将论文写作转变为一种积极的学术实践。
作者:胡乐浩(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二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