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部分是学位论文的第一章节,但一开始要写些什么?如何呈现这一章节内容才能让读者觉得很有连贯性?这是很多写论文的博士生所面临的挑战,毕竟大部分作者都不希望评审专家上来读完第一章就觉得论文的组织架构令人费解——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为解决该问题,英国学者迈克·波特瑞和奈杰尔·赖特在其著作《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中提出了学位论文绪论部分写作的五个“行李标签”,也即,如果把绪论部分的写作比作一个人刚踏上一段漫长火车旅程的话,那么绪论部分的内容则是一个个行李箱,如何把行李箱拎上火车?将行李箱放在什么位置?等等,想清楚这些问题,那么绪论部分的写作难题也能够迎刃而解了。
一、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为什么我适合做这项研究
学位论文绪论部分第一个作用就是向读者介绍自己。但这里不是说要写一章自传,而是在绪论开头用第一人称告诉读者开展这项研究的人是谁、为什么此人适合做这项研究。博士培养的一大方面和学位论文的一大评判标准就是每个人在博士求学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所以很多时候,作者会告诉读者为什么他们对这个研究领域感兴趣、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推进的重要领域、为什么他们适合做这项研究,以此来说明这种个人成长。这是适合放在绪论部分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出现太多“我”,因为这个字会把个人观点和研究材料混为一谈。
二、第二个问题:我是谁,这会如何影响我对该领域的理解,我将开展的研究是什么
另一种关于个人的信息也需要“带上火车”,这种信息对于很多研究都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专门为它配一个行李箱。这就是学理上所谓的“立场”:换句话说,在整理博士之旅的个人“行李”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背景、价值观、希望、预期,要考虑上述四项如何影响你的所见所闻、所写所释,还要考虑你所采用的研究手段的性质和内容。几乎没有哪篇学位论文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花一点时间讨论上述问题,既能锻炼又能体现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所以第二个“行李箱”的标签即是我是谁,这会如何影响我对该领域的理解,我将开展的研究是什么。
三、第三个问题:我的研究主问题是什么
按照上述两个标签写开头之后,那么就可以从自我介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论文的主题,从主要兴趣领域的陈述过渡到论文的主要关注点,由此也能很自然地提出整篇论文的研究主问题。于是,第三个“行李箱”标签就和论文研究的主问题有关。
四、第四个问题:这些是回答研究主问题所必需的研究子问题
每一篇学位论文都是某一个人的故事,通过人们的亲历之事来了解这个世界,这是很符合人性的,研究的主问题也正是由这样的故事引出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把前三个“行李箱”拎上了“博士专列”,但我们已经能够把读者带到自己的故事之中,已经论述了选择那些内容的原因,已经论述了按现有顺序呈现它们的理由——这意味着我们的绪论正在稳步推进。
那么,承接第三个标签中“研究主问题”的便是研究子问题,要回答学位论文研究的主问题,就必须将之拆解成一些研究的子问题,这也是应当列出并予以说明的——这些研究子问题及其合理性论证就是第四个“行李箱”里装的东西,它的标签显然是“这些是回答研究主问题所必需的研究子问题”。
五、第五个问题:这些研究子问题将在下列章节分别得到解答
五个“行李标签”式的绪论写作方式,优点在于能清晰而有条理地为作者(以及读者)呈现从个人问题到研究领域、研究焦点、关键问题的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四个“行李箱”,而根据文章内容的完整性,我们还需要第五个“行李箱”。按照上述内容,学位论文应该具有了涉及研究动机、个人经历、兴趣领域的“行李箱”,有了描述个人价值观和“理论立场”的“行李箱”,有了详细介绍研究主问题的“行李箱”,以及涉及所有研究子问题的“行李箱”。不过现在,我们还需要在论文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处理这些研究子问题,这也正是第五个“行李箱”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便从一开始就把整篇论文的结构安排好了,它能清晰而有条理地告诉读者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打算怎么做。沿用火车类比的话,我们为读者呈现了一份相当完整的“行程概览”,他们可以很容易看出:(1)这次“旅行”及其“目的地”对一位博士生而言是否合适;(2)这对你而言是不是一次合适的“旅行”;(3)你是否坚持走完了这段“旅程”;(4)你在此过程中做得有多好。如果评审专家认可我们对“旅行”和“目的地”的描述,那么这种结构安排会让他们很难挑出毛病。且由于我们的绪论让他们的负担变轻了很多,他们之后就更有可能对我们的研究作出积极的评价。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在绪论部分的最后一段预告下一章的内容,并说明为什么要在论文的这个位置讨论该内容——这一做法充分表明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即围绕论文的主要关注点全面地回答研究的主问题。一旦写完绪论部分,我们的“写作之旅”就算正式开始了!
作者:岳鑫鑫(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一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