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培训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读者培训 -> 教学科研 -> 正文

“热点”选题技巧:基于普刊与C刊同题论文的比较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5-29

“题好文一半”。选题选得好,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对于大多数未能掌握选题技巧的学者而言,“蹭热点”和“文献战术”是其较为常用的两种选题途径。其中,以“蹭热点”的方式来确定论文选题方向,一方面可以增加论文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吸引编辑或读者的注意力。因为当一个论文选题与当前社会、经济或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相关时,编辑或读者更容易对此产生兴趣,并且愿意阅读和了解你的研究。另一方面,“蹭热点”还可以为研究带来更多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为热点话题通常与前沿领域的进展和重要问题相关,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并对解决现实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选择“蹭热点”来作为论文选题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引用性,还能为研究带来更多的资源和科学价值。但是,从笔者接触到文章来看,由于部分作者对选题工作在认识上存在欠缺,或是写作功底不足,导致其在基于“蹭热点”而生成的研究论文,经常出现选题小而微,或是大而空,或是缺少学理支撑。基于此,本文从普刊与C刊论文中,选取了几篇选题方向相同的“蹭热点”型选题,以从中剖析此类选题的常见误区及其生成原因,并尝试给出可行性修正建议。

一、“蹭热点”选题的三个常见误区

(一)选题小而微,止于“就事论事”层面

选题小而微,指的是此类论文选题范围狭窄,仅局限于热点现象或热点个案本身,忽视了与热点紧密相关的更广泛的相关问题和背景。这种选题的研究对象和分析角度相对窄化,无法提供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洞察力。因此,小而微的“蹭热点”选题难以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问题,限制了研究的可应用性和学术意义。

例如,自2022年11月以来,美国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发了全球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应用,仅在其推出的短短两个月内,ChatGPT的月活用户便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引起业界轰动。随着ChatGPT技术的轰动效应,我国学术界也不断涌现新的成果,教育、出版、金融、计算机等领域研究学者相继加入该技术的应用探讨行列。不过,从探讨“ChatGPT应用”选题方向的论文来看,CSSCI及扩展版来源的研究论文占比不足30%,蹭该热点的选题更多的是质量一般普刊。通过对这些普刊来源对“ChatGPT应用”探讨的研究来看,此类选题仅停留于“就事论事”层面,即单纯地对这一热点现象做事件描摹,凸显不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如《ChatGPT概述及应用研究》(2023)这篇文章,其先是对ChatGPT 的发展做了概述,然后对该技术在交互式客户服务、智能化投研风控管理、自动化文本及数据处理、辅助编程及代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设想予以了详细论述。但该作者基于此选题所提出的这些内容,在ChatGPT推出不久便已被大众所广泛讨论,且时至今日,自动化文本及数据处理、辅助编程及代码管理在一些领域中,也已处于应用常态化。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该论文选题只是对“ChatGPT应用”这一热点现象做了相对窄化的描述,未能基于现象本身做更为深入的洞察和研究。

(二)选题缺乏学理支撑,导致论证主观化

选题缺乏学理支撑指的是,选题的研究内容和问题陈述缺乏相关的学术理论或研究框架的支持。这意味着选题未能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研究问题,或者未能充分参考和引用先前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缺乏学理支撑的选题可能无法与现有的学术研究对话,缺乏学术深度和广度。此种选题误区虽并不局限于“蹭热点”型选题,在其他常规类型的选题中亦不鲜见,但由于上述第一条所述误区的存在,导致“蹭热点”型选题在这方面的误区较于其他常规选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出于此类选题仅止于“就事论事”层面的原因,致使研究未能将实践问题或现象理论化,使文章陷入自说自话的主观化窠臼之中。

仍以上述“ChatGPT应用”这一选题方向及示例为例。从《ChatGPT概述及应用研究》这一题目来看,该选题既无理论视角加持,亦无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仅将研究聚焦于“概述与应用”层面。如上所述,“概述”环节只是对ChatGPT发展的概述,“应用”只是对ChatGPT应用领域的介绍。通篇全无推导或论证环节,文章更未引用或参考相关已有研究观点,结尾仅有两则注释,整个文章呈现出主观化论述过程,缺少说理性。这一方面与其研究问题缺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缺少研究方法有关。再如,关于“数字政府建设”这一热点选题方向的研究。2022年6月,国务院于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自此,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选题蜂拥而出。纵览这一热点方向的选题,其中亦有不少选题存在缺乏学理支撑的缺陷,如《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探索》(2023)。该选题聚焦于广东省的数字政府建设,文章虽未仅停留于对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的介绍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但由于选题缺少理论视角的指导,导致其所提出的“强化顶层设计方案,推动体制机制革新”“发挥数据驱动能力,提升数智治理”“加大数字政府宣传,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等“思路”,仍只是流于主观化论述之中。

(三)选题大而空,导致研究结果难以落地

选题“大而空”指的是研究选题内容过于广泛,涉及面很广,但在问题陈述和研究观点上缺乏明确界定和具体化操纵。这种“蹭热点”型选题往往大而空泛,研究者试图从整个宏观层面对热点现象或事件进行评析,但如此一来便会陷入难以精确和详细地界定研究范围和目标的境地。

“中国人口老龄化”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表明,2022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已超出联合国对于“高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老龄化挑战。相应地,“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领域。在这其中,“对策型”研究尤为突出,从某省的角度,甚至整个国家的层面,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策”。如《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2022)聚焦于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人口出生率”“改革养老制度”“提高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的对策建议。但这三点建议都是从个人角度向国家层面提出对策,而由于个人对中国老龄化的宏观情况把握不足,很容易使对策建议缺少操作性,难以实现落地或有效落地。例如该作者提出针对“提高人口出生率”所提出的解放生育权、降低孩子抚养成本等对策,从近几年的鼓励生育政策及生育率来看,这些做法显然较难实现提高人口生育率,进而达到逆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目的。

从以上“蹭热点”型选题论文的三个误区来看,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未能掌握热点的结合尺度,即研究者未能对热点及其背后的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究竟是说只要对热点事件或现象本身做以了解即可,还是说要对其做深入到某种程度的分析,以此生成自己的选题方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应是后者,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研究的需求和学术要求。二是对热点的追逐存在盲目性。如本文开篇所说,“蹭热点”是为广大研究者较为常用的一种选题方式,但也有一些作者在选题环节“走投无路”时,便会陷入盲目性追逐热点的怪圈,将论证环节的合理性抛于脑后,只为凸显自身研究的前沿性。三是对自身定位认知不清。在“蹭热点”型论文中,“应急性”或“对策建议”的研究性内容,通常要求研究者对该热点领域或问题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整个热点事件或现象有强大的宏观把控能力,但普通作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背景,便难以提供具有专业性和可靠性的对策。

二、“蹭热点”型选题论文误区纠偏

(一)关注热点的“普遍性意义”,拔高选题立意

为避免选题小而微,在论述时仅止于“就事论事”层面,需对关注的热点现象或事件在提炼研究问题时,将其扩展开来,使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普遍性意义”一方面是指,它不能是一个单纯的个案研究;另一方面,你所蹭的这个热点事件在将来或许还会发生,它不局限于同此时完全相同的热点事件,对于未来同类型的热点事件亦应具有参考价值,以使今天的研究会对未来具有指导意义,例如“非典疫情防控”之于“新冠疫情防控”的价值。

例如,同样是对“ChatGPT应用”这一热点的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化应用的脆弱性风险及其韧性治理研究——以ChatGPT为例》(《电子政务》,2023)这篇文章则将“ChatGPT应用”作为一个案例来切入,并将整个选题立意上升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面。而且,“ChatGPT应用”只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热点现象,在这一热潮退去,或被其他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时,那么仅针对“ChatGPT应用”的研究,必然不会像现在这样炙手可热。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蹭热点”时需尽量跳出热点事件或现象本身,并从中析出与热点紧密相关的更广泛的相关问题。如刊于C刊《电子政务》的这篇文章,关注的便是“ChatGPT应用”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逻辑和产业革命新路径,以及面对风险问题所应采取的治理创新,这可为后来的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根据研究问题的清晰度,选择适用研究范式

针对选题缺乏学理支撑而导致的论证主观化,可根据基于热点提炼而来的研究问题的清晰度,来选择适用的研究范式,以提升文章的理论性。所谓“研究问题的清晰度”指的是该研究问题是否能让人立刻就知道。如果研究问题很清晰的话,则适合做量化研究;如果研究问题非常不清晰的话,则适合做思辨研究;如果研究问题的清晰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话,则适合做质性研究。

以上述“数字政府建设”为例。《同构分责: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对广东“省—市—区”三级的调查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23)一文,同样是对“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研究,与《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探索》不同的是,该文将研究问题聚焦到了“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从研究问题的清晰度层面而言,此选题中的问题清晰度介于非常不清晰与很清晰之间,更适合于质性研究。因此该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展开分析。基于质性研究的范式,发现数字政府建设中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呈现从“条块分散”到“同构分责”的转换,摆脱了《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探索》那样通篇个人主观论述的缺陷,提升了文章的说理性。

(三)找准定位,避免应急性、对策性的热点选题

“蹭热点”的选题大而空时,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以明确和准确定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使其更具体、可操作和有针对性。同时,如上所述,“应急性”或“对策建议”的热点选题对作者能力及身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于普通作者而言,亦应主动避免向应急性、对策性的热点选题方向靠拢。

仍以上述“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一方向为例。除了做应急性、对策型的热点选题方向之外,还可考虑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缩小,如可由“中国人口”进一步缩小至“中国农村人口”,由此衍生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互助养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互助养老:实践状况、核心经验与社会效益——基于一个中部乡镇的田野调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二是可将热点方向关键词与其他热点变量关键词相结合,做线性关系研究。如,“中国人口老龄化”分别与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相结合做关系研究便衍生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企业创新视角》(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吗?——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财经论丛》,2021)。以上几个选题,虽都是基于蹭“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热点而来,但他们都避开了从对策性研究的角度切入,或是缩小研究范围,或是加入其他变量,以实现精确界定研究范围和目标的目的。

三、小结

需要强调的是,热点是一种很特殊的主题密码,但由于热点信息扩散的时间滞后性、对研究者身份与学识的较高要求,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并不提倡普通作者像“大人物”那样去追热点。当然,这也不是说大多数普通作者不能去追热点。若在选题与写作环节,作者能够主动避免本文提到的“蹭热点”型选题论文所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基于现有纠偏建议的基础上,在选题与写作环节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也可尝试结合热点现象或事件,从自身研究领域和专业,去确定论文选题与写作方向。

作者:胡乐浩(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二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