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是图书馆管理体系所必需的关键过程,没有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就没有足够能胜任图书馆各项业务的人力资源,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建立和保持。加强和完善员工培训,不仅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也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概括来讲,员工培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训什么”,二是“怎么培训”。
“培训什么”,指的就是培训内容,也即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方面国内研究著述颇丰,各大图书馆重视程度也比较高。
而对于“怎么培训”,也即采用何种措施来让受训馆员获得开展图书馆各项业务活动的能力,却有几个问题经常被忽视:
一是忽视员工培训的有效性评价
图书馆的培训工作不能以“下课”为结束。培训是否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受训员工是否理解并掌握了培训内容?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经过培训后,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些重要问题都是需要“下课”之后重点解决的。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有关员工培训的条款中提到,应在培训完成之后“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在具体实践中,评价的方式可以有笔试、问答、观察、问卷、讨论、实际操作等。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培训效果,了解到受训员工对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识别哪些员工具备上岗资格,哪些员工仍需“回炉再造”继续接受培训。
进行有效性评价,是员工培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是忽视质量意识的宣贯和导入
所谓质量意识,就是图书馆从最高管理者到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应该具备的大局观和团队精神。
图书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并不是相互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呼应、环环相扣。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都在影响着其他部门、其他岗位和其他员工。
试想,如果图书采访出现问题,就可能对编目工作带来麻烦,而编目质量不高,就可能给读者查询和借阅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读者抱怨或投诉。
意识决定观念,观念改变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作为图书馆团队中的一员,应该以质量意识武装头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兄弟部门和其他同事提供必要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向读者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针对图书馆新进员工和志愿者的培训中,应该特别强调质量意识的宣贯和导入。
三是忽视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很多社会组织,培训方式长期以来千篇一律;培训课件、教案多年雷打不动;培训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注重改进的结果,就是参与培训的员工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往往身在课堂心在外,造成培训流于形式,效果难以保证。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新概念、新思想层出不穷。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常态,就必须摒弃固步自封的工作方式,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使图书馆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始终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潮头。
改进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向员工发放调查表,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展开培训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吸收合理化建议,及时识别和弥补培训中的不足。
此外,图书馆应该紧跟行业发展的潮流,不断识别和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注重培训内容的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