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价值,令许多人困惑,不仅图书馆员困惑,图书馆利益相关者亦困惑,比如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图书资料状态数据填报。各种关于图书资料状态数据填报,专业与学科分类、图书分类、各数据库平台数字资源分类对应关系,确实是非常头大的问题。相关内容通常是转给图书馆“帮忙填写”,给的时间还很短,一两天内要求“务必”提交。这页内容的理想填写方式是学科馆员与相关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实践中,多由教务秘书或科研秘书、图书馆办公室人员为骨干,勉为其难。如果认真起来,这页内容的填写是不容易的,费时费力的。纸质馆藏,假如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比如汇文系统)正常使用,对系统模块比较熟悉,相对来讲,是比较好弄的。关键是要有人去琢磨。系统中有专门的统计模块,系统管理员、办公室业务人员,对这块应比较熟悉。好些馆当前实际上没有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其它业务也多是应付式的。关于纸质馆藏统计,负责典藏的老师告诉我,最好有专人负责这个工作。
统计工作,首先是专业范围确定,确定好了得设置模板,然后根据模板统计出数据;具体细目就是提供多少万册图书数据,就得给多少万条每本书的清单,得在系统里慢慢筛选。种种原因,数据库里非常乱,每次统计都得想全了,要设置好多条件,稍不注意就出现差错。相关领导和老师不理解,“不知道这么复杂,上下嘴皮一靠就接下来了,以为点一下鼠标就OK了。”数字资源这块更为复杂:电子图书统计“本一级学科点”情况不易,因为其分类自有一套体系,且统计功能或结果呈现不一定理想;电子期刊依托的平台多种多样,分类标准各行其是,界定是否属于“本一级学科点”不易,密切相关的可能不多,但相关的可能很多,比如综合性学报;数字资源的计量没有标准,按个、按种、按册、按时长、按容量均有,需要换算或估算……
关于深层次学科服务。某馆试行一段时间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定题服务之后。相关老师尝到“甜头”了,时不时提一些需求,将学科馆员当学术秘书用。相当于把这一选题文献调研这块的任务分配给学科馆员。该馆学科馆员不可能承担这样的工作,一来不是专职的,二来人手紧缺(一人联络多个学院)。个人建议是提供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帮助就好。不做这类非常具体的工作。因为时间不允许。从图书馆员角度,建议关注某个或某几个数据库。如果有具体的较难获取的文献,可以提供帮助。得让对方知道什么是工作范围内的,什么不是工作范围内的。笔者自身同样时不时有人提类似的要求,需要适当把握分寸。最近有人让下载数十篇文献,其实这些东东知网中都有,自己做就好了。这样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否则,自身根本吃不消。
关于外文文献需求服务实例。有位老师通过学科服务群给我发消息:“能不能抽空帮我找一篇外文文献啊?我在咱学校图书馆中找不到?”浏览了一下这位老师提供的题录,那是一篇1990年的外文文献。我给他示范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我校图书馆已经购买的资源与服务;另一种是灰色途径。读秀学术搜索外文搜索功能,检索到结果之后,提交文献传递请求,不到1分钟,所需要的文献已传递到邮箱中;依据读秀搜索可获取doi信息。即时互动13分钟,文献需求满足了,方法也掌握了,那位老师挺开心。
关于数字资源采访馆员的工作。某外文数据库是美元1个月远期汇率结算,因为金额较大,受汇率的影响很大。某采访馆员与代理商、同行的密切联系与交流,及时向馆领导汇报相关动态并提出建议。如果4月16日远期汇率为6.31,5月22日远期汇率为6.40,6月21日远期汇率为6.50,10月15日汇率为6.9267。该馆最终争取到6月底付款,假如“顺其自然”,该校很可能到现在也未付款,或许可理解为替学校节省了10万元。这个小实例在我看来算是“看得见”的价值,因为确实与专业馆员所做的努力密切相关。
当前,种种原因,大环境是模糊化管理,对投入与产出或输入输出平衡关注甚少。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让高校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看得见,摸得着”,尚有待各方面共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