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培训

业内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读者培训 -> 业内动态 -> 正文

汇聚2017智慧图书馆论坛 共商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2-28

2017年9月20日至22日,由新华书店总店、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主办,《图书馆报》、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智慧图书馆论坛暨《图书馆报》编委会工作会议举行。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代表,关心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出版社代表及相关企业代表共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图书馆报》社长茅院生,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陈超,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会云等嘉宾,在发言中聚焦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当前与未来、瓶颈与突破、坚守与创新,为业界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

刘小琴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认识不断深化,建设日趋完善

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课题引起了国内图书馆学界极大兴趣。有观点认为,智慧图书馆要靠技术引领,是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最高级阶段。也有观点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的更好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慧为本。还有观点认为,智慧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人文中。

我认为,在充分研讨切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践经验并总结提升,使得我们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不断深化,趋于完善,而事实上,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学术研究十分活跃,在服务创新、资源建设、新技术运用、体制机制改革等各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图书馆学界既需要接地气的务实性讨论,也需要引领未来的务虚性思考,衷心希望学术界对图书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前沿性课题的深入探讨更多一些。学术研究应该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力求用理论引领实践,以实践支撑理论。

孙月沐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既要积极,又应务实

图书行业走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几十年里,特别是近二十年里图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从纸本走向数字,现在又在讨论“智慧”。这是人类图书生产传播史上的大飞跃。

本次论坛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发展的态势来展开讨论。这个讨论极其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既前沿前卫,又在探讨其中的方法。如果说图书,包括图书馆领域的情报信息、采访采集、存储传播,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精神活动、是文明进步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时代的新技术给图书行业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这个挑战面前,我们必须研究、回顾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当中出现了如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从中能够看出中国对于技术的高度认同和掌控。

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希望可以就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智慧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能否产生国际一流的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适用范围如何,在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很显然,智慧图书馆是前沿、前卫的,它和数字化发展一样,肯定会有一个磅礴发展的气势,在发展过程中沉淀出来一些优秀的机构。所以我们还需要讨论智慧图书馆的未来。

智慧图书馆理想的实现,既要积极,又应务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先行一步,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务求实效。

茅院生

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图书馆报》社长

创造、创新、融合、自主、自由、无限

此次论坛聚焦智慧图书馆话题。这是出版界和图书馆界主动感应、顺应技术浪潮的具体体现。我理解的“智慧”体现在六个关键词:创造、创新、融合、自主、自由、无限。创造是从无到有,创新是从有到有,融合是与现有的技术充分结合,自主是以人的思想为本,自发地生成新的事物,自由就是让思想无边界,进而实现无限的可能。基于对这六个词的认识,近年来新华书店总店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确定了资产经营、产业创新、品牌经营、人才强企四大战略目标,全面实施融合发展战略。

新华书店网上商城与e书e码大数据平台,即希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是以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的一个网上电商平台,它把全国新华书店的12000多个门店连接起来共同服务读者,解决服务读者“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总店希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服务。

陈超

上海图书馆馆长、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

图书馆人要始终坚守以人为本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让人类的信息化进程进入一个深度信息化的智慧时代,但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才只是一个开端,有些甚至还没有起步,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理解还需要我们业内外的专家共同努力思考。

从技术的角度理解,我认为真正的智慧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物理和网络空间真正实现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复合型图书馆。这种复合”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者觉得它复合,应该让读者也感受到,让读者有获得感,得到读者的认可,这才是一个智慧的服务、真正的智慧图书馆。另外,我觉得智慧图书馆还必须考虑投入产出的问题,要控制好成本。我认为,任何智慧技术、智慧服务必须以人为本,这个“人”既包括读者,也包括馆员,包括所有人,而我们现在很多的技术创新未必真正是以人为本的,那么图书馆人应如何坚守这一点?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实践中,还充满挑战。

罗会云

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互联共享、共享协同

上海阿法迪创立于2004年,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已形成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主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提供政策支持,我国图书馆行业的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图书馆业界广泛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智慧图书馆第一是互联共享,就是全面感知、一体互联、共享协同;第二是高效、节能低碳、灵敏快捷;第三是大数据。物联网+文化,实际上也是文化+物联网或者说是文化+互联网,近十年来,RFID在图书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也推动了RFID技术的提升。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顾问吴晞,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图书馆报》总编辑柏万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杨沛超,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朱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安徽省图书馆馆长林旭东,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青海省图书馆馆长张景元,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玉海,全国中小型图书馆联合会会长郭斌,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顾犇,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长陈锐,国防工业出版社总编辑许西安,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徐益波,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任瑞娟,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媛,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等。

朱强

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

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研讨

我个人觉得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智慧图书馆是我们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是基于新的信息技术的、具有人工智能的一个知识服务系统。它的主要特征大概有这样两个,一个是情景的感知,从而使得我们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可以用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图书馆的需求。第二个,它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使我们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更加便利,包括它的敏捷,包括它的快速,包括它的方便,包括它的顺畅、无缝,诸如此类,另外它特别精准,在数据量、信息量泛滥的情况下能够帮助用户精准地找到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全面,不只是在某一个范围内或者某一个区域内、某一个聚集的点上找到需要的内容,而是更加全面地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所需要的内容。

智慧图书馆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信息、数据的安全。我们必须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它不是片断的,不是被损害的,不是经过篡改或者仿冒的,是真实的,另外还要保持它的持久性。

保护用户的隐私。目前我们已经看到,隐私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用户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以及活动记录,在用户使用的系统后台都是透明的,而这种透明绝对不能透明到前台来。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应该如何发展,来保证用户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不被恶意地使用,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因为大量的信息是有知识产权的,如果得不到保护的话,整个信息的传播、生命周期都会受到威胁,可以说危及到我们整个信息社会的根本,这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新型的图书馆员的成长。能够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员是必须要成长起来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关键的,只有有了这样新型的图书馆员,才能很好地发展我们的智慧图书馆。

李玉海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技术视角下的智慧图书馆发展路径浅析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数字图书馆概念正式在我国提出。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智慧图书馆又引起广泛关注。

智慧图书馆是利用(感知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精准、有效服务的, 有序无界的知识服务系统。它具有有知觉,有知识,会思考的类人特征。

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图书馆人要主动出击,开展相关研究和交流;图书馆人要呼吁政府出台政策、计划资金,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开展智慧图书馆课题理论与实践项目研究;图书馆要协助相关企业开展智慧图书馆产品开发,建立智慧图书馆建设生态;图书馆要做好当“小白鼠”、多次升级甚至推倒重来的准备;图书馆要做好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质和参与热情。

总之,数字图书馆是典藏观的终结,智慧图书馆是“数据生命”的开始;图书馆应在“业务”“用户”“技术”中寻求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发展将是螺旋式前行的,我们在制定发展策略时要有充分的耐心。

刘炜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

AI时代的出版与图书馆

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让机器学会人做的任何事情,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让机器学会人学习的能力,学做事情的能力,包括编程。深度学习是什么?是机器学习里面现在如日中天的一类,不是一种算法,但是是一类算法。

对于智慧图书馆,我从技术的角度提供一个定义,就是实际上智慧图书馆提供的任何服务是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中的,我们提供的任何服务都应该让人分辨不出是人提供的还是机器提供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图灵测试的概念。当然图灵测试本身并不严格,它一旦实现了之后就会有新的要求,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的评判标准。图书馆的服务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让读者用户分辨不出由谁提供的服务。

对于我们内容产业、内容行业来说,我觉得智慧技术归根到底是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方面是知识获取、内容获取,包括提取、组织、挖掘,我认为出版行业就是这样的,不仅要获得有价值的东西,还涵盖包装、出版、服务;第二个方面是精准服务,图书馆后台要进行很多整理组织,进而精准服务读者。

我觉得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新的数字生态的时代,出版实际上是内容服务的一种形式,这个观点在出版行业已经深入人心,出版就是服务,在IT行业“所有东西都是服务”。为什么我们现在做得不够好,是因为我们的观念还不够开放,还是停留于我们能够左右的生产关系领域,没有实现跨界。

李勇

河北省图书馆馆长

智慧图书馆与服务效能的提升

从智能到智慧,是对理念的重新认识,也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单体,是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对我们的工作重新认识、分析、完善和评价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理念的集合,属于一种形而上的“道”范畴。

智慧图书馆确实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但人的作用并没有被替代,而是更加突出了。服务效能提升对图书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人的理念的全面更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工作中把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统一起来,在满足中引导。

智能图书馆归根结底是用技术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文化的传承是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力量去重视图书馆,不仅仅是财政的投入问题,还有全民阅读、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可问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图书馆人的各方面力量,图书馆人也需要转型。一切都要落到图书馆人观念的改变,不能被动,要主动。图书馆人要在此背景下,找准定位,考虑未来发展趋势。

陈进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

智慧图书馆的架构设计

首先,说到智慧图书馆就要讲智慧,智慧是很复杂的事情,感知、物联和智能技术这三样东西是最基本的智能,最基本的智慧。当然还有记忆、理解、逻辑判断、情感等内容构成完整的智慧。

智慧图书馆是智慧协同的有机体,它一定是协同的,由多方面组成,它包含资源、服务、技术、馆员和用户五要素,智慧图书馆中一定是这五个要素协同工作的。而创新、变革、重塑和重构,是智慧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

服务体系是智慧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真正地灵活运用多方面的支撑,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中最核心的角色,在服务平台的辅助支撑下,通过馆员的合理组织,充分整合资源、技术、空间、设备、用户这五要素以及外部条件,最终实现感知化的按需服务的综合体系。这是我们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非常重要。

智慧图书馆的关键词:智能技术、资源建设、学科化服务、设施环境、用户群体和馆员团队,这些都是智慧图书馆所必须要考虑的,而且每一个都是大的课题。比如说智能技术,现在很多场所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这都是智能技术给智慧图书馆提供的支撑,是必须要考虑纳入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建设的发展要无缝,过去图书馆比较强调资源的建设,但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地打通现有平台,进行标准统一,实现数据库的统一,这个问题就可以比较好地获得解决。在学科化的服务方面,比如说智慧研讨空间和创客空间,也是有待研究的。

张延明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图书馆事业部副总经理

智慧引领方向,服务成就理想

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服务机构,多年来一直引领厂商共同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图书馆人也在一步一步地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落实为实际的应用,如上海图书馆定位技术带给我们的智能体验。

利用大数据的理念与基础,务实地服务于我们的读者,让智慧体现在我们服务的细微之处,让用户感受到它的便捷,即智慧带来的好处、智慧带来的便捷,这是我们想做的。

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万方智搜”搜索引擎,努力尝试个性化,进行用户行为及情感分析,业务流程指导等;实现实体识别,除了文献之外,直接定位到某个人或者某个期刊、某个作者。除此之外,还进行跨语言检索,在后台构建了中文、英文、韩文、德文等七大语言体系,初级用户通过中文就可以了解到全世界某个领域的学术发展状态,当今最新的文章等。

我们打造了一个资源基础,就是元数据集,有多元、多类型、多语言的体系,整合了很多的外文资源,同时加上大数据、关联数据计算、情报学等,构建更多的服务和产品。

林旭东

安徽省图书馆馆长

让智慧服务彰显图书馆魅力

世界已经进入智慧化时代,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都已进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图书馆各组成要素呈现多元化发展,人人可读,时时可读,处处可读,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景。

安徽省图书馆积极引进RFID技术,实现自主服务。基于互联网提供创新式媒体服务,通过多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力。机器人解答、咨询、维持秩序,是未来图书馆智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安徽省图书馆的一种全新体验。

安徽省文化厅组织图书馆联盟,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但在智慧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第一,服务安全的隐患。读者隐私暴露、数字资源丢失、大数据不准确;第二,人文关怀的缺失。馆员与读者的交流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第三,馆员的素质短板。信息素养的匮乏,传统图书馆人的精神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能力低,馆员人文素质的缺失。图书馆不能偏离技术,忘记初心,图书馆要在每一次改革中注意人员的素质提高,除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要体现图书馆本身的智慧魅力。

郭斌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会长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图书馆建设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图书馆是从RFID技术开始的,将图书馆延伸服务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拓展了实体图书馆的服务外延,极大便利了市民的阅读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员的自身价值。

智慧图书馆在理论体系上,将智慧文化、智慧政务、智慧楼宇等各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个场馆,跨界创新应用。不靠投资规模、建筑体量来吸引眼球,而是靠精致规划设计和领先理念这些短小轻薄的创意来获得青睐。技术手段的先进性,精准营销战略,大数据营销,减轻了读者的负担。

智慧图书馆未必都是高大上的,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服务。除了国家图书馆视听服务中心之外,更多的主题经典书店,正在进入公众的视野,它们正在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

任瑞娟

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场景化知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大学图书馆面临着如下困境:读者黏性降低,到馆率下降;图书馆地位下降,被边缘化严重;特色资源稀缺,资源同质化严重;服务创新跟不上读者需求的变化;基于空间的服务还没有太走上正轨。

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界和业界有图书馆消亡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图书馆之树会一直常青。从媒介演进与变迁的视角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图书馆作为专业信息机构,它的作用和价值更为突出,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

大学图书馆将被定义为“三中心一课堂”,即知识服务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根据自身提炼出的“用户需求概念”,可将高校图书馆基于场景理论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列为以下内容:感知读者的场景信息,结合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为用户提供匹配了场景信息与个性化阅读习惯的语义化资源及获取路径的导航服务——即基于场景的知识服务。

徐益波

宁波市图书馆馆长

数字阅读的宁波实践

宁波市图书馆创建于1927年,系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其藏书品种丰富,在浙东地区最为丰富和完整。图书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馆理念,每年开展各种类型读者活动,不断推出便民服务新举措,服务于基层。

目前,已积极探索出了数字图书馆“3+1”模式。其中包括两项举措,一是建设网络图书馆,2008年开通以来,已拥有200万种中文电子书,用户访问量达到48万,数据库45个。二是悦读书亭,它是数字阅读和图书漂流的社区试水,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两种。共完成15台悦读书亭的安装,进行5次推广活动,漂流图书达千余册。

“书香余姚”作为全民阅读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整合900余家图书馆资源,拥有100万种电子图书。“书香余姚”APP也在紧锣密鼓的部署当中。“书香镇海”是由政府主导、打造的文化生态系统,拥有海量资源,在各镇、街道及公共场所建设20个左右云屏借阅机,内含3000册精品图书、13万册云端数字图书和3万集听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