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图书馆界“阅读推广”氛围正值高涨。但在常规的图书推送、引导阅读、组织活动之外,感觉还应该有点创新,进一步打开思路。
比如,图书馆人坐拥书山,作为当然的阅读推广者,是否应该也将自己坐拥的图书馆推广出去?
长期以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总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就是说,图书馆员对馆藏资源的内容、分布、信息查找方式等非常了解,但读者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不了解要通过何种手段和途径获取它。
当用户获取信息比不获取信息更伤脑筋时,他就会放弃对它的需求。这样,在图书馆员的信息优势和读者的信息劣势之间,就产生了服务上的缺憾。因此,将图书馆推广出去,才应该是图书馆人更深层次的阅读推广。
要让读者想到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己所用,较之单纯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吧。推送阅读书目是“送鱼”,推送图书馆是“授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与其给读者现成的作品阅读,不如教会他利用图书馆的方法。
有报道称,江阴有一个“城市阅读联盟”,就是花店、银行、咖啡店与江阴图书馆相联通。具体而言,是将花店、银行、咖啡店建在下层,图书馆开在上层,实行通借通还,这既是阅读推广的新型方式,更是一种将图书馆推送出去的好方法。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各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各地有不同的地方文化,高校也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各有千秋。
因此,图书馆人的阅读推广,首先要将自己的图书馆推送出去,揭示图书馆的有效资源,推送可提供的服务,而不是仅仅推送某部作品。图书馆还要在读者利用图书馆时,鼓励读者参与到阅读推广(如荐购、利用数据库、讲座、讨论、真人图书馆等)中来,用自己可接受的方式融入图书馆,更快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阅读推广,不应仅限于图书。图书馆人的阅读推广是建立在“丰富的馆藏资源”的基础上的,这一资源不能仅局限于对图书(纸质、电子)的应用。现实中的“阅读排行榜”“推荐书目”“必读书目”“你阅读,我买单”等活动,都是围绕图书阅读来展开,却忽略了期刊、报纸。
期刊、报纸是不是不值得推广?是其阅读价值低于图书?还是图书馆不需有这类读者群?经过长期观察和陆续与读者的交谈,深感读者对期刊、报纸的阅读兴趣不亚于图书。他们热爱图书馆的阅读氛围,就是从期刊、报纸开始的。他们特别享受在图书阅读后,对期刊、报纸的阅读,从中可以获得新信息,诞生新理念,激活自己对知识的再思考。
期刊、报纸也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综合类等范畴,具有前沿、时尚的特点,体现各学科领域的最鲜活内容,同样需要通过“阅读排行榜”“推荐报刊目录”“你阅读,我买单”等进行阅读推广。有兴趣的“悦读”,才有阅读的获得感,因此对期刊、报纸的阅读推广也应是图书馆的常态工作,应该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部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顾健老师,就曾统计过一个月的馆藏借阅总体排行。2017年4月,借阅排前10名的有5种是期刊,依次为:第2是《青年文摘(彩版)》,第3是《青年文摘》,第7是《意林》,第8是《读者》,第9是《读者(海外版)》。排名靠前的不仅是传统图书,还有期刊。
图书馆人的阅读推广服务,还应拓展到把握好读者的“悦读”方向。“悦读”需要有意识去选择。“悦读”只是一种阅读过程中的愉快心态,是快乐阅读,但不应是所有阅读都提倡“悦读”,只求快乐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的数字阅读背景下,手机“悦读”只能算“浏览”,不能代替阅读。
再者,读物的内容决定快乐的程度,无论是“功利性阅读”还是“非功利性阅读”,“悦读”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快乐不快乐既取决于读物本身,也取决于读者的“对口”。只要“对口”,即使是那些在大家看来很枯燥的读物,也可以读得很快乐。“不要想着舒服的阅读”“千万不要读得太舒服,千万不要读那些一点不费劲的、除了逗你傻笑以外没什么作用的书”,王蒙提倡苦读、攻读,就算获得“悦”,也是经过艰苦的求知与思维过程后所得到的高级喜悦。
有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与消遣性的阅读不一样,以求知为目的的阅读,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你可以为了一场辩论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杂书”(哲理、励志、心灵鸡汤、娱乐等)阅读,进行一次既生动又激昂的演讲,让旁听者就像在阅读一部“人生书”,赢得好评,这很好。但在进行专业知识等学习过程中,不能选择“悦读”。这种“枯燥”的阅读学习,即便是“功利性阅读”,也不能放弃,否则会将专业知识过于简单化。
事实上,阅读如果只是追求快乐的话,只是看故事、看段子,看到高深的地方就不看,看到不高兴的地方就不读,那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所以,“悦读”只是反映了人们对阅读的美好愿望,多是对普通读者而言。在阅读推广中,图书馆人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以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