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培训

业内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读者培训 -> 业内动态 -> 正文

张晓惠:读书是对生命最好的成全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2-28

人物介绍:

张晓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书香盐城”形象大使,历任江苏省盐城市作协副主席、盐城市妇联副主席。出版《维纳斯密码》《北上海》《碧血雨花飞》等十多部散文集、纪实文学作品,是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作品奖、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的获得者。开设“人文素养的修炼与提升”“读书与人生”“散文写作”“永远的雨花魂”“礼仪修养”等讲座二百余场,受到广泛欢迎。

在几个月前结束的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评选中,张晓惠的长篇纪实文学《北上海,这片飞地上的爱恨情愁》榜上有名。《图书馆报》记者借此获奖的契机采访了她,请她就“读书与人生”的话题进行了畅谈。

Q

张晓惠:从个人的阅读习惯来看,一直喜欢纸质书,白纸黑字,宜入脑入心。

关于阅读偏好,不好说。我读书很杂,但总体上是喜欢有一定思想深度,有丰沛的人文情怀,且语词比较丰盈优美的书。这个“优美”不是指词藻的华丽,而是指遣词造句的讲究。汉语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瑰丽的,当下不少作者的文字轻佻、浮躁、不讲究甚至粗俗,那样的书我是不看的。

有的书看了半辈子,还是喜欢看。比如唐诗,比如宋词,比如红楼梦》,再比如《简·爱》《牛虻》,再比如《静静的顿河》《九三年》等。不同的年龄从书中得到的感受不一样,有不同的况味。

不看书的日子,心中会空落落的,所以,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阅读书籍的时间。

Q

您如何看待周围的人及当下社会的阅读现状?

张晓惠:“山中几百岁人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是让一个人活得更像一个人的重要元素,是一个生命高尚、品质优秀的人的重要组成,是人生向着真善美不断追求的必不可少。长期在机关工作,很多同事都说忙得没有时间看书,但很可惜的是,有时间去打牌、喝酒。即使有的在看书,也往往是急功近利型或是附庸风雅型,很是悲哀。

我一直以为,看那些能够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净化灵魂的书,对于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不可或缺的。读书不仅仅是冲着考试、职称、论文。诚然,为了考试急需补充一些书本知识也无可厚非。但只有天长日久地读书,书香才会汩汩浸入血脉,令人生行走的步伐更加稳健、从容,而且,书香也会反映到一个人的气质与容颜上去。“腹有诗书气自华”,老祖宗的话绝对正确。

Q

您如何看待读书的意义?

张晓惠:

1.读书启迪思想、进取人生,丰富的学识使我们底蕴厚实,眼光高远。

一直以为,书是要捧着读的,这是对书本的敬畏;书是要用心来读的,这是对书本的渴求;书更是要用生命来读的,那是对书本真正的热爱。

曾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捧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在颠沛流离之间,怀念、想念、思念自己逝去的妻子,铭心刻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凝视着清冷孤寂的如钩残月,捧读这首《江城子》,那一刻真的是不能自已,泪流满面。此时,不需要对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作一些理解(经典之作往往是不具有时代性的)。一首词、一句诗、一段话对应着我们心灵世界的某一个部分,就这么一下子叩动甚至震动着我们的心弦,令我们从庸常粗糙的生活中跳了出来,对生活与生命重新思考与打量。在阅读的世界里能够跨越时空,与一个人进行长久的心灵层面上的对话,甚至找到尘世间难以寻觅的知音。

一部书绝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书本是温度的,有灵性的,是活生生的存在。只有透过那一张张印满了文字的纸张,看到站在纸张间的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容,听到那一个个面容所发出的或温暖、或严厉、或多愁善感、或慷慨激昂的声音,我们才算是真正会读书了。一目十行是一种读法,一字一句品味又是一种读法。用心去体味、去欣赏,去思考、去发现,互证与共鸣,这样在书中徐徐行走,可以使自己变得明智、严谨、深刻、庄重。

2.读书拓展视野、欣赏万物,开阔大气的胸怀营造人际关系的碧海蓝天。

这个世界是苦难与阳光并存的,我们常常是一边希望,一边失望。希望是火,失望是烟,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红尘烟火。

我们读曹禺,《雷雨》里面的周朴园,一件白绸衬衫上被烟灰烧了一个洞,年轻时的鲁妈用丝线在上面绣了一朵梅花。这是什么?这就是美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哪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但面对生活的破洞,用我们的智慧与良好的心态去尽心尽力让它好起来,总比整日里对着破洞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好。从书中能悟到这些,我以为,这是会读书了。

我们读世界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知道“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去欣赏圣严法师的《自在语108句》,明白“心中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心中容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选择样样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心尽力。当我们的生命走到最后,为自己填写一份生命的报告时,不可能没有遗憾与后悔,但坚持读书的人生可以少些后悔。

3.读书修炼风度、提升品位,优雅潇洒的气质为人生增光添彩。

“腹有读书气自华”,读书不仅有对精神的向往,还有对道德、尊严乃至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度的塑造。

《周恩来传》有不同的版本,我看过这么一段。有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在任何境地下,都始终保持风度翩翩?周总理讲了这么一段往事:南开中学的入门处,立着一面醒目的大镜子,镜子上方篆刻着南开中学创始人、清末进士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短短几十个字,令人回味无穷。

书中讲到,作为南开中学的优秀学子,周恩来的一生,衣着总是那样得体,神态总是那样平和。即使在南昌起义失败的时候,在长征的恶劣条件下,他的气质、他的神态也永远优雅与潇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印度前外长梅农则评价说:周恩来的温文尔雅和雍容大度给每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风度衬托出他坚定的态度。

“内修于心多于外修于形”,有多少好书可以造就、成全一个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以书本与知识成就的男人,是一株株挺拔的树、一座座巍峨的山,潇洒伟岸有担当;在书本与知识中成长的女人,似一朵粉粉的花、一棵晶莹透亮的绿草,温柔纯净且灵动清丽。

4.读书丰富生命、珍惜真情,构建只有一次的生命中最为温暖的港湾。

文学是世界上美好事物的最好载体,爱情是人生最美好最温暖的港湾。无一例外,有爱情、有波折的书就很好看,触动人心底最为柔软的那个地方。从《孔雀东南飞》到唐诗、宋词,从《红楼梦》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让我们知晓有一种爱可以生死相许,有一种情可以地老天荒。 让我们去读《泰坦尼克号》,去读《简·爱》《牛虻》还有《战争与和平》《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用书香的内涵来充实自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已,才经得起岁月的磨砺与考验,傲立繁华,阅尽沧桑,悟得人生极致。读书是对我们生命最好的成全,内心会变得丰富而强大,对自由、尊严、真情、爱,会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人的一生如同一个布口袋,不可能没有遗憾,但读书的生命会更加智慧与从容,少些遗憾。

没有任何事物能像书本一样,载着我们远航;没有任何骏马能似一页奔腾的诗行,把我们带向远方。溯古今,期未来,读书加惠于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宽广,更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要安心向学,努力读书,亲近文字,做一个优秀文化的汲取者、传承者、创造者,这对个人有益,对家庭有益,对工作有益。读好书,好读书,一生有书本相伴,则个人愈来愈近优雅而远粗俗,社会愈来愈近和谐而远浮躁,国家愈来愈强大而屹立于世界。

喜欢这样一句话: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让我们每个人都捧起书,每个人心中都看到光明,有着真善美,书香充盈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北上海,这片飞地上的爱恨情愁》这部近30万字的纪实文学,讲述了上海市在盐城市大丰区一块50万亩的“飞地”上,几代、几十万人在盐碱滩里战天斗地的风雨艰辛、人性改造的艰难困苦。其中,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催人泪下的情事,有热血以殉的惨烈,还有无边的失落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