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培训

业内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读者培训 -> 业内动态 -> 正文

美国大学生为啥不偷懒?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9-06

几年前网上流传一张照片:哈佛大学图书馆里,座无空席,学生通宵学习。其实在校学生都知道,这张照片是期末拍的,很多学生也只为了考试临时抱佛脚复习。话虽如此,哈佛大学乃至所有美国大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是不偷懒的,平时上课和参加学校活动之余,大家都会泡在图书馆做作业,比起学生活动中心或者宿舍,晚上图书馆才是最热闹的地方。一般一门课有一到两个期中考试、四到十份作业、一篇论文或者一个小组项目,还有一个期末考试。每一个环节都会算上分数。所以,为了拿4.0的完美GPA,在不能确保自己期中、期末考试都拿满分的情况下,大家都力求每一份作业拿满分。中国大学生都说,没有逃过课,青春就白过了,毕业之后大家聊起的都是啤酒和通宵游戏的日子。而对于美国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过通宵赶作业,青春才是白过了。每当校友聚餐,大家都会津津有味地聊起当年一起熬夜做作业的流金岁月,很多时候革命友谊也是在图书馆里建立起来的。

大家不禁好奇,美国的大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努力读书呢?其实他们也不是纯学霸,说白了,很多人也只是为了毕业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者申请到自己心仪的研究生院校而已。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上往往有着对GPA的要求,大家见到有工作经验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地刺探一下公司对GPA的要求严格程度。很多公司对GPA的限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基本上要3.7以上。看到这样的成绩要求,学霸们往往会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暗中肯定自己过去付出的努力。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则会在一边默默不语地心算自己这个学期的课程需要拿到什么样的成绩,才能勉强达到公司的底线,可惜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往往是要几门课都拿A。于是他们这段时间便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学习,不敢忽视任何一份作业或者考试。因此,哪怕只是一份占总成绩5%以下的作业没有拿到满分,他们都会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在经济研究里面,GPA往往只是学生能力的一个代理变量。对于可以全方面考察学生的雇主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面试和推荐信等环节了解学生的能力。那为什么雇主像大学录取一样,那么执迷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呢?首先,对于一些国际驰名的公司来说,招聘者每天要审的简历太多了,对于一些非已有员工推荐进来的申请者,为了提高效率,招聘者往往像国外大学录取时要看托福成绩一样,第一轮就把本科GPA不合格的学生踢出局。有趣的是,他们往往不会只因为学校排名而筛选人。相比之下,一所名牌学校里成绩一般的人往往不如一所非名牌学校但成绩优异的人更受雇主喜欢。对于大部分工作来说,他们需要的员工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够攻破世界难题的人,他们需要的员工是能够把已有资源运用到极致、勤勤恳恳、明白并且愿意听从指挥、对待每一份小的任务都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与细致去完成的人。

为什么用人单位愿意相信分数能够代表学生的聪明、勤奋、细心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授出作业和题目的时候都非常花心思,学生必须努力才能回复这个问题。往往我认为自己在复习或者做项目的时候能够了解这门课的脉络,而在做完考试题目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对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印象最深的一份作业是美国宏观经济课程要求我们用两页纸做的一份政策建议,给奥巴马提出如何降低1%的失业率的方案。别看才区区的两页纸,为了算出这个1%的失业率,首先,我需要重新温习所有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工具;其次,我需要阅读近一年的宏观经济的报告,从而了解各个经济指数的走向;最后,我还需要借用学术论文和政策工具来算出哪个工具降低失业率最快和最有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政府可以投入基础建设,但是这样做经济刺激见效较慢:建一条高速公路需要时间开展这个项目,而等到要招聘工人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便可能过去,而过多的消费反而会造成通货膨胀。相比之下,更容易的办法是给每个美国公民银行里面打上100美元。人们存款多了,消费自然也会多,这样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美国在2008年为了刺激经济,就曾经送钱给每个公民。虽然这样实效更快,但是人们在贫穷的情况下可能不会马上消费,而是把钱存起来慢慢花。2008年那次放钱就对经济没有什么效应。我们在做这份作业的时候不能像写杂文一样空口侃大山,而是需要真刀实干地把数字算出来。通过这个练习,我基本上把课本上面的内容掌握了,也了解了宏观经济学家做决策的过程。因此,在毕业几年之后,我还对这份作业津津乐道。

其实教授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压力。据助教说,如果给学生的成绩一般,学生会像苍蝇一样盯着教授要更高的成绩。一些教授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最顶尖的学生才能拿到A,而另外一些教授则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不希望通过给低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是有教授抗拒不了学生无止境地对分数的要求。因此一些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成绩一年比一年高。如果我们假设学生的绝对质量没有提高的话,那么剩下来的原因一定是教授对于分数越来越不严格了。短期来说,这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就业率的。雇主通过比较往届的同学校的毕业生,发现这届毕业生的成绩更高了,将认为这届毕业生的能力更强了。但是等到面试和录用之后,他们将发现并不是学生的能力变强了,而是这所学校成绩开始放水了。因此雇主会开始不相信这个学校提供的分数,因为它不再是一个标准的尺度。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放水对以后的学生反而有负面影响。

至于学生争做学霸的最后一个原因,我想还是由于每年的学费昂贵,因此学生觉得应该物有所值吧。在经济学中,教育是一个很特别的服务。一般的服务或者物品,人们只要付了钱便可以享受它所带来的享受。而教育是购买者不但要付出钱,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真正拥有它所带来的好处。在美国私立大学,每节课换算下来的价值为两百美元左右。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人半个月的工资。就算在美国,对于很多来自工薪家庭的学生来说,这两百美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学生们也会加倍努力,不浪费已交出的学费。

其实,大学GPA对于工作和升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全是正面的影响。巨大的成绩压力,让我们选课的时候会打听课程的难度。我一直很向往上一些艺术史、建筑方面的课程,而我们的本科院校在这方面也拥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老师,但是因为高中没有任何基础,担心成绩会受到影响,因此一直没有鼓起勇气选这些课,不得不说是四年本科最大的遗憾。

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很难,而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又很高,因此大家学习压力很大,甚至一些学生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自杀。为了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负担,每过几个月学校都有防止自杀日,那一天学生可以放假不用上课。除此之外,大一上学期的课程是不被算入GPA的,学校只记录及格或者不及格。一些学生因此钻空子,把最难的课程放在大一第一个学期上,比如说读理科的国际学生担心必修的人文学科会影响成绩,竟然会在大一上学期一口气上四门历史课,这样他们即使这些课上的成绩不好,未来的雇主也不会知道。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并不是偶然的,是雇主和学校严格要求所导致的。久而久之,学霸们已经把这种态度运用到生活中了。有一次我与我校一位大学霸一起赶公交车的时候,她走得特别快。我说还有五分钟呢,我们慢点走也能赶上。她则说,走慢点是能赶上,但是走快了说不定还有位置坐呢。我们能做得了10分,为什么要做9.5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