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是知识的源泉,是文化的酵母,既传递知识也滋养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丰富,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由李瑞芬、谭国臣合著的《大学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文化》,立足实践,分析研究了大学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两者客观存在的关系及规律,针对大学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融互促关系,提出结构完备、内容丰实、观点成熟、实践操作性强的研究理论,对加强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力支撑点,其推动和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构成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大学必不可少的设施。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开展的。大学文化中的学术性活动,带有明显的学术争鸣和学术创新意向,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形式文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包含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的学术思想、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最新的文化信息。图书馆犹如知识交流系统的一个中枢,一切客观知识都将通过这个中枢进行集散。任何一个需要掌握人类文明发展最新动态的学者和研究者,无不对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和服务资源产生巨大的依赖,无不将图书馆视为与他人交流、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基于此,《大学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文化》提出,图书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就要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学术性活动提供丰富的学术文献。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应当加强文献存储量,以现代化便捷的检索方式,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信息和文献资源,帮助读者找寻文化研究的课题,掌握相关研究的进程,从而为他们的探讨或创造条件,或提供新角度,开辟新领域。
同时,图书馆文化建设还应当加强高质量高水平的读者教育队伍建设。茫茫书海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避免其在阅读中出现盲目性和不良的阅读倾向?《大学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文化》认为,学校图书馆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仅要教给学生用书和读书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用书和读书的方法。读者教育就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教育,旨在让学生更主动、更自主地学习,引导他们开展自己生动活泼的大学文化活动,学会便捷地找书、用书,同时善读善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文化素养,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倒”,担当起“不上课的老师”的职责,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图书馆实现新发展。
《大学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文化》从助推大学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认为大学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功能,深化读者教育,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同时,又从图书馆文化的本位出发,探讨如何将大学文化建设的独具特色,提出了新观点、新理论,对于推动大学文化的新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大学文化,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现象。大学文化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高校图书馆,在外形上彰显开放的知识窗口,在风格上传达深厚文化的底蕴,在环境中凸显个性的精神魅力,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深刻的精神影响力。图书馆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主题征文、名家讲座、阅读推广与图书分享、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搞好了自身的文化建设,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大学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文化》提出,大学图书馆的环境、条件、服务形象都要弥散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感受到文明环境、文化意蕴,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大学图书馆人应该都是真正的文化人。
研究图书馆与大学文化,可以使大学图书馆更多地了解别的部门在大学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大学图书馆的可能的需要,从而与之积极配合,提供文化资源的支持,共同把大学文化活动推向前进。大学文化活动的健康而活跃的发展,将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特性乃至可贵的传统,成为无形而巨大的育人力量,陶冶和培养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总之,大学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研究,对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对大学文化的发展,对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对大学生的成才,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会随着大学文化与图书馆文化关系的实践的不断展开而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