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迥异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造就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各自不同的精彩,但两个人的思想却呈现出跨时空的共性,即对自由的赞颂和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此次展览中,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旧藏的1599年第二版四开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修订稿本标题页的上方签有她的男性化笔名柯勒·贝尔。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她的传世名作《简·爱》时,正经历着和女主人公类似的爱情——19世纪40年代初,二十几岁的她爱上了自己的法语老师,而他已婚。倾诉出这个故事,勃朗特用了12个月,而这本书唯一存世的修订稿本,收藏在大英图书馆。勃朗特将此稿交付印刷作坊时,染上了明显的指纹墨印,而标题页的上方签有她的男性化笔名柯勒·贝尔(Currer Bell),你若想知道为什么,可以去国家图书馆寻找答案。
像《简·爱》修订稿这样的英国文学巨匠珍贵手稿,大英图书馆藏有31万卷。4月21日,你可以在国家图书馆的“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上,遇见其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本次展览将展出英国10位标志性作家的9部手稿、两部早期印本,涵盖诗歌、戏剧和小说三个领域,包括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早期四开本、《简·爱》修订稿本、查尔斯·狄更斯小说《尼可拉斯·尼克比》手稿、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无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手稿等,均系首次在国内亮相。
大英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这次合作,来自于2015年英国政府一笔16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作为展览的英方策展人,大英图书馆西方遗产部主管亚力山德拉·奥特(Alexandra Ault)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拿到这笔资金后,在选择中国合作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双方一开始的接洽中,大英图书馆方面提供的英国作家名单远比现在的多,奥特笑称:“是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做减法,选择了在中国知名度更高的英国作家和作品参展。”大英图书馆原先只计划展出狄更斯小说《尼可拉斯·尼克比》手稿,但在中方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又增加了狄更斯更被中国人熟知的《大卫·科波菲尔》带原版蓝色书皮的合订本。
为充分展现中英两国文学与文化之间源远流长且卓有成效的对话与交流,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也将伴随大英图书馆的珍品图书同时展出,包含这些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著名译作、改编及评论书籍或稿件等。在奥特看来,此次展览除了向中国参观者展示英国作家手稿、早期印本的魅力,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这些作品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展览展出了狄更斯《雾都孤儿》的早期中译本《贼史》,采用中国章回小说的体式,语言为优美的文言体。有趣的是,译者林纾不通英文,靠他人口述情节,将其笔译出来。
提到英国文学,不可回避的一个人物就是莎士比亚。此次展览的展厅中央部分,都是“莎翁”的地盘。作为展览的重头戏,原为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旧藏的1599年第二版四开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躺在橱窗里。中方策展人、国家图书馆馆员雷强介绍,四开本书的大小源于将一张纸折成四开,呈八张页面,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版四开本在1597年已经出版,其内容却与其后出版的版本迥然不同。第二版四开本的标题页注明此版本是“最新勘误增订本”,表明它是忠实于莎士比亚原剧的改编。
为了突出莎士比亚,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在展厅中央搭建了一个戏剧舞台。一个别出心裁的“鸟笼”格外显眼,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三个人物模型伶人王、伶人后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栩栩如生地伫立其中。雷强透露,这些人物的服装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供,而之所以在“鸟笼”中设置这三个人物,灵感来自于和英国团队的头脑风暴,“《哈姆雷特》是一部剧中剧,福丁布拉斯这个复仇者的形象,非常适合用‘鸟笼’来烘托。”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史上巨擘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相遇,明茅瑛刻套印本的汤显祖《牡丹亭》与莎翁的作品同列一室。对于这样的安排,雷强表示,这是出于平行研究的考虑,迥异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造就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各自不同的精彩,但两个人的思想却呈现出跨时空的共性,即对自由的赞颂和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