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28日正式发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按计划,2017年底将基本完成全国的古籍普查,而“中华古籍资源库”届时可让国家图书馆超过80%的古籍善本在网上免费阅览。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截至目前,古籍普查完成总量近200万条,1094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中国古籍保护网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已累计发布涉及13个省份及中直系统的96家单位所藏388,963部3,587,347册古籍的普查数据。随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不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将在该数据库中陆续发布更新。
该数据库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收藏单位等古籍普查登记内容。系统支持用户按照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收藏单位等内容进行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支持繁简共检。用户可在检索结果中按照单位进行导航,从而对其在全国的收藏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中华古籍资源库”包括古籍善本影像共计10,975部91,467册6,124,464拍,其中宋刻本71部、元刻本148部、明刻本4730部、明抄本551部、清刻本1838部、清抄本2818部、明清稿本466部、活字本173部、域外汉籍108部、明清钤印本31部、其他(画像、拓本、彩绘本、磁版印本等)41部,约占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总数的三分之一。
他透露,计划2016年底发布第二批6200余部善本古籍影像,至2017年底古籍善本影像发布数量将达到2.3万部。届时,国家图书馆超过80%的古籍善本将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览。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栏目或“中国古籍保护网”(http://www.nlc.cn/pcab/),用身份证号注册或读者卡登录,就可以进行检索和全文阅览。
张志清强调,有别于全文检索的商业性古籍数据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数字化项目采取“原样数字化”方式,即按照古籍原貌原样扫描或拍照、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历史信息,避免了古籍整理产品因整理者水平差异,或因数字文献底本、校本选择不善而产生的脱、讹、衍、倒等人为二次错误。
“古籍的数字化和网上发布,使研究者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浏览古籍,避免直接接触对古籍造成的损坏,有效地解决了古籍保存和使用的矛盾,为中外学者方便地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必将对古籍研究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