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道德经》
作者:老子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馆藏地:二图第五借阅厅
索书号:B223.14/9
作者简介:
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关于其生平,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说法,学术界普遍认为他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于公元前581年或前571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卒年不详。
老子出身于史官世家,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掌管王室典籍,得以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相传孔子曾专程赴周向他请教周礼,离开后赞叹老子“其犹龙邪”,足见其思想境界之高深。晚年见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他遂离周西去,至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请,著书五千余言,即为《道德经》的雏形。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普遍法则,天地万物皆由“道”演化而生。其哲学中蕴含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且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修身方面则倡导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推荐语:
若想在纷繁世界中锚定品德的方向,《道德经》便是最澄澈的一面镜子。它不谈空洞的道德说教,只以天地自然为喻,将高尚品德拆解成可感知、可践行的生命姿态,为现代人的品德修养提供了千年未改的准则。它推崇的品德,是“上善若水”的包容与利他。水滋养万物却不索取,顺应地势而不争高下,正如最完善的品德——不炫耀、不苛求,在默默付出中成就他人,在包容差异中化解矛盾。这种品德无关功利,而是像水一般,以柔软的姿态承载责任,以谦逊的底色赢得尊重,恰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温柔力量。
它倡导的品德,是“见素抱朴”的纯粹与坚守。在物欲容易模糊本心的时代,“少私寡欲”的告诫如同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剥离外在的虚荣与贪婪,守住内心的纯粹。真正的品德从不是做给他人看的“表演”,而是对自我的约束与真诚——不欺人、不欺心,在简单中坚守原则,在平淡中保持本真,这份纯粹远比外在的光环更有力量。
它赞颂的品德,是“功成不有”的谦逊与豁达。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真正品德高尚者,从不会将付出当作炫耀的资本,也不会将功劳据为己有。这种“不争功劳、只问耕耘”的态度,摒弃了浮躁的名利心,让品德回归本质——不是为了获得认可,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份豁达足以抵御世间的浮躁与纷争。
翻开《道德经》,不是学习教条,而是汲取滋养品德的智慧,让我们在复杂世界中,始终守住内心的清澈与坚定。
书籍封面:

推荐人:尹承鑫
班级:24机械1
图书馆所属部门(屋名):第二图书馆第五借阅厅
推荐二:《君子乃器》
作者:李东霖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馆藏地:央图四楼社科图书基藏库GJK
央图负一楼借阅书库
索书号: K203-49/85
作者简介:
李东霖是西安新纪元烹饪技工学校校长、民进西安市委会副主委、西安市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委会内部监督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委员作为《君子乃器》的作者,李东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在书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他将“君子”与“器”巧妙结合,提出独特的育人理念,其作品既富有哲理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追求个人品德修养的读者都有很高的价值
推荐语:
《君子乃器》是一本独具魅力的著作。作者李东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书中将“君子”与“器”巧妙结合,提出了独特的育人理念,既富有哲理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全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对古代先贤君子事迹的深刻剖析,还有对现代社会中君子精神的独到见解,融入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知识。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有追求的读者,都能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值得细细品读。
书籍封面:

推荐人:刘馨悦
班级:24产品设计2
图书馆所属部门:第二图书馆第二自习室
品德之花,灼灼其华
播撒善意,将温暖悄悄滋养
告别冷漠彷徨,以善为航
身边是互助景象
心中是美德闪光
哪怕岁月偶尔迷茫
也绝不把良知轻忘
让善意在人间传扬
用真诚把品德擦亮
在人生的旅程绽放光芒
生命因此刻馥郁芬芳
每周一荐,佳卷共赏!
我们依旧在这,
期待您的来稿,
以文学之藤,
串联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