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论语传习》
作者:曲阜孔子书院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馆藏地:央图三楼社科
索书号:B222.25/392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以至于三传弟子,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编成的。关于《论语》最早的确切记载,见于《汉书・艺文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一书西汉时有三种本子:《鲁论语》31 篇,《齐论语》33 篇,出于孔壁的《古论语》32 篇。西汉末,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吸取《齐论语》《古论语》部分内容合编为一本,称为《张侯论》,为当时多数学者所接受,流行于世。
推荐语:
《论语》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最基本的一本书。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自宋代理学家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 “四书” 后,《论语》更是成为了儒学传承的主要经典以及科举考试的必读材料,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论语》,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如 “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观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学习方法,“为政以德” 的政治理念等,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为人们提供宝贵的启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书籍封面:

推荐人:24广告学 车翌萱
图书馆所属部门:二图三自
推荐二:《史记选:汉英对照》
作者:(汉)司马迁著;杨宪益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馆藏地:二图五楼书库
索书号:H309:K2/1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得以遍览皇家藏书,为著述打下坚实基础。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司马迁触怒汉武帝,被处以腐刑。在身心遭受巨大屈辱和痛苦后,他毅然选择忍辱负重,以完成父亲司马谈遗志为己任,发愤著书。历经十余年艰辛,司马迁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该书记载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例(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与磅礴生动的文笔,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推荐语:
《史记》,一本穿越千年的传承之火,照亮民族的来路与归途。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部著作如北斗般永恒闪耀,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明血脉得以赓续的基石——这便是司马迁用生命撰写的《史记》。若要推荐一部最能体现“传承”二字的经典,《史记》当之无愧。它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伟大传承,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精神基因的不朽丰碑。
《史记》是历史事实的传承者,它构建了华夏民族的“根”与“魂”。 在竹简繁重的年代,司马迁以惊人的毅力和史识,将散落在无数典籍、传说与档案中的碎片化历史,首次系统地梳理、考证、编纂成一部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年通史。他开创的纪传体(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如同一套精密的基因编码,将帝王的兴衰、贤臣的谋略、侠客的勇义、学者的思想乃至经济的脉络,鲜活地保存下来。没有《史记》,上古三代的许多历史可能湮没无闻。它为我们这个民族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让后世子孙得以清晰地眺望自己文明的源头,这种对集体记忆的守护,是最基础、最宏大的传承。
书籍封面:

推荐人:24朝鲜语1王舒畅
图书馆所属部门:第二图书馆第五借阅厅
望曲沟悠悠,史韵长流。
乡路坎坷,岁月雕镂。
忆昔时,匠人心志凝眸,
铁锤敲醒晨昼。
炉火雄雄,燃亮寒秋,
汗洒千钧,求艺何休。
炉中焰,耀九州,
智慧凝就珍馐。
传承几频危境,
幸有志士坚守。
经霜雪,终把经典留。
每周一荐,佳卷共赏!
我们依旧在这,
期待您的来稿,
以文学之藤,
串联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