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

科研知识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服务 -> 科研知识 -> 正文

好论文的五个标准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6-11

论文写作中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一点都不假。通过修改,可以发现和纠正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不准确的数据或观点,以确保论文的精确性;同时可以帮助优化论文的结构和组织,使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从而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还可以改善论文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等语言方面的问题,使得文章更加流畅和易读。但是,修改成什么样子才能代表论文是一篇好论文,也并非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标准。不过多数人对看到的内容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而我们要想知道好论文的标准,便可以去遵循多数人的共识,尤其是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CSSCI期刊已发表出的论文的写作共性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往好论文修改的指南。本次我们将结合美国学者萨莉·诺普·比克伦、罗尼·卡塞拉在其著作《质性研究论文写指南》中提到的优秀论文的要素,学习好的论文应该怎么改成。

一、宽泛的问题

宽泛的问题,是指一开始考虑研究什么问题时的宽泛,并非指最终的问题。因为多数研究一开始,都无法直接形成非常具体的问题,好的问题往往起源于对某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并从一个宽泛的问题开始,努力唤起读者的兴趣,产生了解具体内容的意愿。在无法直接提出一个非常具体的研究问题时,不妨后退一步,先从宽泛的问题思考起。之所以将研究问题拟定得宽泛一些,其意义在于给研究者和研究主题之间留出对话的空间。研究者对某些问题会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些问题特别值得深入探究。研究场所本身也存在特定的互动关系。研究者进入研究场景时的原有想法,与研究对象对自身情境的理解之间,也会产生某种对话式互动。许多刚开始做研究的人总以为问题限定越多越能避免在过多无关事宜上浪费时间。但实际上,问题的限定越多,研究就越难以开展,因为研究对象对问题的理解很可能跟研究者的理解不同,导致研究者产生“没什么值得研究”的错觉。

二、翔实的数据

数据即证据,翔实的数据是指非常具体的例子,比如,在质性研究中呈现出受访者对自身所处情境以及对某些事情的理解。这些因素对讲述研究故事、吸引读者和提供深度见解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翔实的数据,读者可能只能揣度论文是否已经跳到结论部分。除此之外,对问题的分析加上数据的支撑,可以增强说服力,减少自说自话,也不会被认为意义可以不言自明。

三、充分了解研究对象

优秀的论文研究者都对研究对象非常了解,跟研究对象相处的时间也足够长且非常充分。在一些质性研究论文中,一些作者交待研究样本收集时,我们往往会看到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展开了两-三年甚至更久的调查,因而能比较准确且自信地阐释研究对象在特定场景下发表某些言论的既定含义,给出的分析也具有超强逻辑性。

因为研究对象的言行并不一定一致,研究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做出准确判断,将对方的言语表述与其所处的特定场景联系起来,从语境中发现意义。当研究对象发表某些言论时,对自身所处场景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研究对象在访谈、小组会议、焦点小组和课堂上发表的言论以及场景的特定属性对发现意义都很重要。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才能发现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的特殊反应。

四、提出论点

每篇论文都必须确定论点。论点是通过连贯的方式说明论文探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讨论的方式。论文中必须非常清楚地说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出论点的过程。而提出的论点必须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的方式、数据本身和将要建立的理论相匹配。研究就像一场对话,提出的论点在某种程度上与研究场所中发生的一切是密不可分的。

在拟定砌究计划和收集数据时我们可能对如何撰写论文有一定把握,但只有在完成数据收集后开始立论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但凡优秀的论文,其文章主旨都非常明晰,有助于读者了解将要阅读的内容,以及作者关于主题所持的立场。论文的每一部分可以设置分论点,但整篇论文必须提出总论点。前言是立论部分,结论则是总结说明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论证总论点。当谈到“论点”这个词的时候,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指论文章节的组织形式,强调观点的重要性,作者言语表达的说服性,表现为从前提假设到最终结论在内的一系列具有内在连贯性的陈述。

五、文笔出色

通过学习CSSCI期刊论文,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行文基本很流畅,一些错字、不通顺的表达几乎没有。不论是先天的语言基础还是后期的不断修改,这都是非常注意写作细节的表现,因此最后的论文才能引人人胜。文笔出色的论文,其写作形式可能不一而足。有些论文平铺直叙,比较少用到形容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时常容易被过度使用,导致词语内涵模糊不清,反而会造成词不达意的后果。有的作者善于通过描述性词汇来体现数据的翔实程度。这些方式都可行,能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是文笔出色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