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

科研知识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服务 -> 科研知识 -> 正文

投稿太难?你也许做错了这十件事

作者: 发布日期:2022-10-07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共6430种,其中社科学术期刊2683种,其中北大社科核心期刊800余种,南大C500多种核心+200余种扩展。

只能说学术论文发表领域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要在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更难。要在一堆投稿论文中脱颖而出,首先的关键是论文质量好!但是好酒不拍巷子深这个观点,在当今时代已经有些过时,千里马还要遇到伯乐,这个伯乐不是坐在家里就能等来的,要自己去找。具体到投稿就是如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期刊。那么,为了避免大家掉坑、走弯路,就和大家谈谈投稿中你也许会做错的一些事。

1.选错婆家

许多期刊编辑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作者,对自己要投的期刊长什么样,完全没见过,即没有读过期刊发表的论文就盲目投稿。因此投稿的论文有的专业不搭,有的不属于期刊选题范围,结果被退稿的可能性很高。这样往返周折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作者投稿前首先就是应当了解目标期刊,通过阅读期刊的稿约投稿指南,并查看期刊的全年总目次来了解期刊的办刊宗旨与选题范围,了解清楚再决定是否投稿。

2.眼高手低

还有的作者自视甚高,一般普刊看不上,一出手就投双核名刊,结果由于写作水平和期刊要求有较大差距,往往屡投不中,信心受挫。其实,年轻学者开始起步投稿阶段不必都盯着双核期刊,有些普刊学术质量也不差。长期以来在学术评价中很多单位都在以刊评文,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失偏颇,并不完全科学公正。我们知道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论文开始就是在不知名的普通刊物发表的,这篇文章奠定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科建立功莫大焉。所以新起步的年轻人投稿,首先要去找切合自己能够达到水平的期刊投稿,如果成功的录用,会增加你的信心。

3.急功近利

还有的作者写文章时心情很急切,想发表的心情也很急切,原因就是要评职称了、要毕业了、要结题了,总之已经到了不写不行的时候,才匆匆动笔,匆匆地找期刊,这样匆匆忙忙找到的期刊,有时候并不一定合适,往往会有很多不了解的方面,导致论文不能及时发表。所以既然选定以学术为业,就要沉下心早动手,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写出急就章。

4.盲目找人

有的作者屡投不中后,就认为没有关系熟人就登不上稿子,于是就找朋友托关系请编辑部或编辑关照。其实这种做法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多数编辑部有严格的审稿制度,并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录用的论文质量一般不会因为人情关系而降低。尤其是找领导往下压的,编辑内心往往很反感,就会找一些审稿比较严格的外审专家,对文章质量会要求更高,一旦文章外审通不过,结果更是很快就被退稿。

5.误入假网站

有些作者盲目相信网上中介论文网站,花了钱才知上当受骗,有些论文网站谎称和某些核心期刊签订代理关系,收费保证能登,其实这种网站十有八九是假的。笔者就碰到一个中学老师要评职称了,单位打电话给期刊核实是否发过这篇文章。由于该刊从来不发基础教育文章,更不会发这位中学老师的文章,显然作者是上了假期刊的当!所以我们要投稿首先要找正规渠道,可以从知网查到期刊投稿平台网址或者登陆期刊所属单位主页再找到期刊部门投稿,投稿后一般会收到确认投稿成功的回函,如果不确定也可以打编辑部电话咨询。

6.一稿多投

有些作者为了尽快见刊,同一篇文章间隔不长时间就投了2个或2个以上期刊,如果确定一个期刊录用,就告知另一个期刊要求撤稿。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因为编辑从收到你的论文开始,就进入了编审程序,首先要花时间初审,接着会找若干专家外审,编辑部为你的稿子已经付出劳动时间和相关费用。没有结论之前你就撤稿,这样不尊重编辑的做法,很容易被拉入黑名单。再比如一家期刊没有通知作者就录用了论文,另一家也录用了,这样就会被知网列入学术不端黑名单,不仅编辑部名誉受损,作者评职称也会受影响。

7.一投多稿

我们作为编辑时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作者,一段时间会接二连三向一本刊物投稿,这些作者可能有这样的心理,编辑看我这么辛苦,总会挑上一篇发表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如果第一篇编辑审稿没通过,质量达不到发表水平,一般编辑就会按照思维定式,认为这个作者的水平不会太高,其他几篇匆匆一看在可用不可用之间,并不需要细审就一并退稿。因此作者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一本期刊格外青睐,因为很多期刊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一般作者而言,一年最多只发一篇文章,所以同时投很多篇论文给一本期刊,是浪费时间。而且一旦被退稿影响你自己的心情。

8.择时不妥

说到什么时间投稿,很多作者都会说,写完稿子就可以投稿啦。其实有研究表明,稿件被录用与否确实和投稿时间有一定关系。2018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Marcel Ausloos等三位教授,发表了题为《在同行评议期刊中的文章投递/接受/拒稿的星期几效应》的论文,它也被戏称为最简单易懂的投稿日期指南。他们经过对有同行评审的期刊进行大数据研究发现,SCI期刊投稿中存在着周二-周三效应,即周三投稿的SCI论文数量最多,而周二投稿的SCI论文最有可能被期刊接受,另外,切忌周末投稿1

有人会说,这是往国外投稿SCI期刊的研究结果,国内期刊不一定适用。的确,我国的学术期刊论文接受审稿、录用稿件与投稿时段不一定符合这个规律,目前也还没有大数据分析结果。但就笔者的工作经验得知,论文收稿也分淡旺季,每年的12月份是收到论文的淡季,而4月份是收到论文数量最多的时期。尤其对于高校主办的期刊,寒假一个月,暑假两个月,期间通常不会坐班审稿。因此,要是在国内刊物投稿论文,最好是避开春节假期,和寒暑假期间,也不要在投稿高峰时段投稿,因为稿子一多,那些可用可不用的稿子被退的可能性更大。

9.文体不对

所谓的文体不对,指的是将工作总结、个人习得体会、教案甚至散文漫笔等不是学术论文的文章当成学术论文去投稿学术期刊,因此被退稿。所以想向学术期刊投稿,首先要确定自己写的文章是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术论文。当然如果不是学术论文也是可以投给一些非学术期刊,有些工作指导类、新闻时政类还有一些评论性的期刊也可以接收不同于学术论文文体的文章,这就需要作者自己去辨别。

10.盲目催稿

作者投稿以后一般情况可以关注期刊的投稿平台对稿件的审理情况,但是有的编辑部迟迟不更新审理状态,可能在初审或者外审阶段就停滞不前了。这时候作者往往会很着急,就想问问情况,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往往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种可能是外审专家没有及时审稿,或者一个外审专家不能审此稿,编辑又重新联系送审新的审稿专家,所以稿件耽误时间较长。再就是这篇文章评审结束属于常规选题,择时性不强,编辑部并不确定同类选题会不会有更好地文章备用,几种情况都会造成作者论文没有回应的结果。

所以作者最好有一点耐心,等投稿论文经过3个月以后再和编辑部联系问下是否刊用?表达自己是否愿意再等的心情。而有些作者往往很急性子,投稿半个月就打一次电话问情况,尤其对于可用可不用的文章,问得太多了可能编辑就会退稿了。

综上,年轻作者投稿时也许会遇到以上一些问题,只要大家明白出错的原因,注意规避,一篇较好的学术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