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

科研知识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服务 -> 科研知识 -> 正文

或许这就是SCI期刊想要的规范来稿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2-28

大多数SCI所收录的刊物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明快、信息量大,让读者稍加浏览即可大致了解本文的问题、方法和结果。

常见的错误有如下几点:第一,把摘要弄成一段扩展了的标题,看上去除标题所言之外几乎不增加任何信息;第二,研究背景谈论过多;第三,问题、方法和结果三者有所疏漏,尤其是方法方面。设想我们把本文开头的摘要写成这样:

“本文给SCI论文下了定义,描述了其重要性,给出了写作SCI论文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讨论了论文结构的技术问题,并总结了一些写作经验。”这样的摘要是不合格的,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SCI论文,有何重要性,在哪些方面要考虑,存在着哪些技术问题,都有些什么经验。一篇好的摘要,应在简短的篇幅里概括本文的内容。此外,行文应连贯流畅,尽量避免提及图表或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代表一篇论文的正文开头,是不能马虎的。

在这一节里,作者应提出问题,回顾前人工作对此问题已提供了什么样的答案,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在引出问题时,要对产生问题的背景有所交代,以便让读者了解该问题在整个学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对于将要探讨的问题或者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果前人已经有过研究,则应作必要的介绍和评价,并提及文献的出处。在行文上,应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哪些观点和结论是别人的,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这一点如果不能严格区分,将会被退稿或要求修改。论文的研究目的要写得具体,与“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中所表述的内容相一致。

“方法”这一节的写作要求是:自成一体,即要使读者无需借助于其它参考文献即可了解本文所用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分析步骤,看出本文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如果所用的方法为作者本人所首创,则应从原理和假设到公式推导(包括每个变量的物理意义和量纲)多花些笔墨,叙述清楚。即使所用方法是旧有的标准方法,也要简练、完整地加以叙述,不能仅以列出参考文献为满足。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显示作者治学上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在方法问题上做过仔细考虑,并在实验和观测工作中保持必要记录的人才能把这一节的内容写得有条有理。另一方面,有关方法和技术的充足信息也为他人做重复实验时提供了方便。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是评价一项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作者理应在这个方面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

“结果”部分所涉及的任务有二。

第一项任务是展示有关的(原始的和分析产生的)数据和资料,通常以图表形式给出。此外,就图表内容的性质、特征、可靠性等方面,可配以必要的文字描述。第二项任务是对所获结果进行分析和逻辑论证,提供在“引言”中所提问题的答案。如果需要,可引用他人数据,与本项研究的结果结合起来,以获得对问题的最佳解答。常见的失误是把此处第二项任务的内容移至“讨论”部分,这样一来结果就不成其为结果了,也不符合SCI惯例。

“讨论”部分的内容是较为模糊的。

一般来说,讨论是针对以下两种情况的:第一,所得数据只能部分回答“引言”中所提问题,或答案不够确定;第二,本项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意义需要阐明。如果在这两个方面都无需说明,则“讨论”一节应略去,直接进入“结论”部分。就上述第一种情况而言,研究者有时被资料质量或技术水平所限,对问题只能提供不够完整的解答。此时,研究者可以利用“讨论”的篇幅,说明为何不能完全回答问题的原因,点明资料解释的其它可能性,以及阐述下一步应继续进行的工作。至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形,在科研中也是常常遇到的。如果本项研究具有进一步拓宽的前景,可望对相关领域的探索有所帮助,则可以就哪些方面有发展潜力,有什么预期成果,技术路线如何选取等问题进行必要的阐述。

论文正文的最后一节是“结论”。

有些科研人员认为,“结论”(Conclusion)这个词是指对某个问题的定论,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无定论可言,故应代之以“结语”(Summary)。在正式发表的中文论文中,也常有正文只到“讨论”为止的现象。其实,在英语里,此处“结论”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所以“结论”是符合英语习惯的正常用法。一般而言,这一节的作用是提纲挈领地逐条列出文中的要点(此时不宜再提任何参考文献),每一条单独成一个段落,这样可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所要强调的重要之处。

在一篇论文中,“致谢”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科学研究项目往往需要数人的参与和合作,在成文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单位和个人给予过支持。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这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人成绩的一种评价,使被感谢的单位和个人在以后遇到奖励和晋级等问题时有所依据。总的来说,项目的资助者,与作者共同讨论过学术思想的同事,审阅过原文的同行,参加过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的人员,在图件清绘和文字打印上提供过帮助者,以及刊物的审稿人都在致谢的范围之内。致谢要写得具体,应说明为什么而谢,泛泛而谈的致谢,诸如“对某某的帮助,作者谨致谢忱”,是空洞的,应予以避免。

最后,顺便提一下参考文献问题。

我国有些学术刊物要求作者只列“最必要”的文献,这一提法不太确切。因为文献只能有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而不可区分最必要的和次必要的。一切必要的参考文献都应提及,这是对前人工作的承认,也是科学道德的要求(在引用时不指明文献出处,会造成所引内容是作者本人成果的假象,这属于一种剽窃行为)。尤其在“引言”、“方法”和“讨论”等节中不要忽视了参考文献的引用。当然,列上一长串与本文并无关系的文献,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它会给编辑审稿工作带来麻烦,也会有损于作者本人的声誉。

寄稿时,最好再给编辑部写一封短信,说明本文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我们应记住: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学术交流,在写作时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这样,发表SCI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