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申请国自然基金的机会,但是想要从众多的申请中脱颖而出,那么你需要与众不同的地方。许多人都说,自然是需要一个好的,有新意的选题。这故然没错,但却并不只是需要个好的选题,你还需要一份好的标书。
标书如人,而标题和摘要就像漂亮的脸蛋,要言简意赅,突出研究意义,给评委以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正文就像一个人的躯体,要“曲线分明”,该简练的地方就不要啰嗦,该详述的地方就要把事情说仔细、说清楚了。只有充分回答了“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让你来做?”这三个问题,才能说是完整;而标书的细节,比如语法、文字、排版等就如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躯体之下的内涵体现。虽然是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但却能反映出申请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比如是否细心,是否有条理,是否有责任感等。这一点,很重要,却经常为申请者所忽视。如果你做到了以上的这几点,那就等于塑造了一个丰满立体又充满魅力的形象,获得评委的垂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写作基金标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的内容:
1.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应该填写的是“领域”或者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不少人却填写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名称,这显然不合适。
2.摘要
摘要只可以填写400个字,所以需要仔细斟酌,凝练成句。经常发现一些申请者浪费这一珍贵的空间,用过半甚至大半的篇幅来阐述背景资料。切记,评委大都很忙,有时候“摘要”成为部分评委了解申请书全部亮点的主要途径,应该在这部分尽可能多地谈论自己的东西。通常用第一句话来简介最精要的立论依据,用最后一句话来阐述研究的学术意义,中间的大部分文字则用来介绍申请项目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最容易打动评委的那些亮点。
3.项目组成员
应该只列入那些对所申请的项目“有用”之人,千万不要将上了年纪而没有相关学术积累的行政领导硬拉进来。行政领导或许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如果离开其所在的科室或单位,认识他们的同行并不多,被认可的可能就更稀少了。项目分工要尽可能明确,切不可使用“参与实验”之类模糊的语言。特别注意不要留下“理论指导”或者“实验指导类”这样的字眼。作为申请者,还需要别人来给予理论指导,这就等于告诉评委:申请人还不具备主持研究项目的能力
4.项目的立论依据
绝非越长越好,切不可写成一篇面面俱到的综述,不会有太多人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那些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而又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建议最好别超过1500字。有人喜欢从外文杂志下载和剪裁一两幅标满英文符号和单词的示意图附在这部分,其实并没有此必要,除非那些示意图是申请人自己画的,是基于自己工作的总结。
5.参考文献
列出10-20余条足矣,申请人没有必要告诉别人自己已经阅读了浩瀚的文库。这些文献如果有一两条是申请人自己所发表的论文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又不能太多,否则评委有可能认为除了申请人本身,其他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6.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可以各列出2-3条,不能罗列太多,更不可大段描述。
7.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整份申请书的灵魂,许多认真的评议人和评审专家就是主要依据该部分来判断一份申请书优劣的。申请者应该将技术路线和方法仔细阐述清楚,不可因为所谓的“保密”需要而有意省略一些必不可少的实验步骤。不然,评委有可能认为申请人填表不认真或者不得要领。
8.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这实际上是给申请人一个机会说明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不能装斯文扮低调,更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夸大自己的业绩通常都逃不过评议人的眼睛。
9.预期研究成果
有些人喜欢在“预期研究成果”中表决心要发表SCI论文若干篇,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果申请书的其他部分有硬货,不提SCI,别人也会相信申请人能出好东西;如果申请人从无SCI论文,这会儿不说也罢,以免弄巧成拙。
10.申请人简介
在“申请人简介”中应把最能说明申请人具有主持项目能力的全部学术积累简单的填写出来。一些评委拿到一份申请书首先就直接翻到这一页,看看申请人有没有相关的研究背景。如果没有,那是很不好说话的;相反,如果申请人有充分的资料显示自己有能力完成所申请的项目,其他部分受关注的程度则可能会降低。发表论文的清单尽可能选取那些与拟开展工作相关的文章,切不可为了充数将一些与所申请主题不相干的文章也拉进来,这不会有什么好处。论文清单应参照本学科主流期刊的格式,如医学领域最好符合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格式。值得指出的是,列出的论文作者中必须要有申请人的名字。
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同样重要,尤其是他们发表的论文清单。总之,申请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资料,显示出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目前正在领导一个奋发向上的科研团队。
填写一份标书实际上是一个严密地完善科研设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书工作。标书的每一部分都重要,因为任何一部分填写不恰当都有可能导致胎死腹中。在填表之前应该大量阅读相关的最新文献资料,认真梳理科研思路,尽可能成就一份简洁明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优秀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