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形势
今天我们从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关于开展2019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说起,其中,第一条是紧扣“读经典学新知 链接美好生活”主题,开展2019年全民阅读工作;第二条是积极响应倡议,全国联动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第三条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阅读经典氛围;第四条是创新数字阅读推广形式与内容,扩大活动覆盖面等。
那么,这条通知有什么样的背景?我们图书馆界开展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的现状(比如: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如何?未来的创新之路如何开展?我今天主要围绕这三点跟各位同仁交流一下,把最近一年多的图书馆界的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的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阶段,我们图书馆界面临的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的形势可以总结为:数量上普及率高,质量上层次不齐。我们可以通过每年发布的一些阅读调查报告来验证这条总结。首先来看覆盖全国国民的阅读调查报告,首推今年4月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发现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多年处于增长状态,充分反应了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就是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为国民阅读的成长、进步做出了贡献。具体来看,从全国国民阅读方式统计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手机阅读,占比为73.7%;排在第二位的是网络在线阅读,占比为69.3%。从接触终端和媒介的时长来看,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得出一个结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从国民阅读倾向来看,38.4%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40.2%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这两种数字化阅读方式占比约为78.6%,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可以作为我们对数字化阅读服务与推广趋势判断的重要指标。从国民阅读人群年龄分布来看,49周岁以下人群占比为81.7%,其18—29周岁人群占32.8%,表明数字阅读群体偏向年轻化。以上是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数字阅读相关数据与分析。
另外,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杭州)4月12日发布《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披露几个重要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该报告从数字出版界的角度反映状况。阿里巴巴基于天猫、淘宝、闲鱼、阿里文学等平台数据,于2019年1月8日发布《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反映出80后、90后为读书主力、爱电子阅读胜过传统阅读、超5成以上读者正在接受“纸电一起读”等三大数字阅读特征。
以上是全国性的数字阅读相关报告,下面我们再看几则城市发布的居民数字阅读报告:首先来看北京市相关数据:2018年12月6日北京市发布了《2017-2018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报告》,北京市综合阅读率为93.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8个百分点;纸质阅读率84.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03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89.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1个百分点。北京居民日均阅读时长119.46分钟,其中,数字阅读时长90.95分钟,纸书阅读时长28.51分钟。综合来看,数字阅读率要高于纸质阅读率。
其次来看深圳市相关数据:2018年11月28日深圳市发布《2017-2018年度深圳数字阅读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达523.74万人,成年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96%,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达11.21本。可以看出,深圳市用户对于电子书的认可度较高,只看电子书的占17%,电子书和纸质书都看的占67%,仍有16%用户坚持只看纸质书。
最后来看武汉市数字阅读相关数据:2019年4月10日 武汉市发布《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测评报告(2018-2019)》。报告指出:2018年武汉市民数字阅读行为提升迅速,54.7%的市民表示更愿意使用电子阅读,电子阅读超过纸质阅读。而且,喜欢数字阅读的人群特征明显:男性为主,年龄分布集中在18-40岁,学历多为本科和大专,工作性质为企业职工、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
以上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当前的形势——数字阅读的普及率非常高,这也跟很多同仁的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是吻合的。那么,在数字阅读普及的形势下,数字阅读的质量给我们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也逐渐成为了一些专家、老师、同仁及百姓关切和吐槽的问题。
我们从深圳市发布的数字阅读报告可以看出,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共包括网络文学用户、漫画用户和有声阅读用户,居民数字阅读的严肃性内容占比不是很高,而且数字阅读用户对于线上阅读的满意度偏低:57.51%的用户表示一般,36.18%的用户表示对线上阅读的服务不满意,仅有6.31%的用户对现有线上阅读服务表示满意,用户对未来的新期待集中在内容优质性、免费、阅读体验方面。侧面反应用户对数字阅读内容的优质性不是很满意,整体满意度不高。从武汉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测评报告(2018-2019)》数据来看,对于数字阅读,51.95%的受众认为能够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并且很有收获。
今年,我指导的学生中有一位研究大学生电子书使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电子书阅读类型最多的为网络小说,占比为61.9%;经典书籍占比为45.4%;课本、教材为34.92%,客观反映了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主流内容,也能看到经典书籍、课本、教材的占比也还可以。
所以,一提到数字阅读,大家会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即数字阅读在内容的深度方面、阅读的思考方面、阅读的效果方面会有很多疑问,从数字阅读概念产生以来,这些问题和争议一直都存在。例如,2016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的《数字化阅读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来看,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尤其是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时长超过了多数传统媒介的阅读时长, 但从数字化阅读内容来看,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 其数字阅读的内容质量需要提升。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共同的判断:数字阅读的普及率很高,而阅读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的想法各异、见仁见智,从我个人来讲,数字阅读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年轻人已经熟悉、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去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和日常阅读。
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实践
如何在数字环境下,促进深度阅读更应该是我们去思考、探索的问题,用户在数字阅读行为中才是关键因素,人是深度阅读中最关键的变量,所以我们不能抱怨、摒弃、封闭数字阅读形式,而是尽可能的引导、促进深度数字阅读。下面,我从国内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实践”出发,把我们近一年多的调研成果分享给大家。
国际图联 (IFLA) 发布的《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明确定义数字图书馆为数字对象的高质量在线馆藏,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服务在推进深度数字阅读服务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质量很高,我们需要想办法提高服务和扩大宣传,让更多的用户学习、体验、阅读高质量的数字读物,有助于深入、全面推进数字阅读。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最近收集的部分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报告和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报告的反馈,目前国内图书馆在深度阅读服务与推广方面有成绩也有问题。
首先,首都图书馆2018核心数据:2018年度首图数字资源总量约为622 TB,其中自建数据资源60.39TB,商用数据资源561.62TB,数据资源年度使用量约2956万次。从数据来看,数字阅读使用情况比纸质图书借阅量高很多。
其次,《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2018年度报告》:201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为8678.84万篇(册)次,人均利用数字信息资源量为5.82篇(册)次。然而, 2018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合计为2427.18万人次,同比增长16.21%;人均到馆次数合计为1.63次,同比增长13.04%;外借文献量合计为2894.76万册次,同比增长9.75%。充分展示了数字阅读率比纸质文献的借阅率高很多。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总体情况是数量迅速上升,品类渐全,比重逐渐超过纸质资源。这些数字资源涵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类型。
从采购经费角度来看,《2017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2019年1月发布):有789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2017年度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均值为256.5万元(2016年是264.1万元);有744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电子资源购置费,均值为326.7万元(2016年是288.1万元),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57.9 %(2016年是54.4%),较2016年升高了3.5个百分点。在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电子资源购置费所占比例已经过半,且均值与所占比例自2006年以来,呈逐年升高趋势。例如: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经费为纸质资源47.7%(中文图书11%,外文图书6%,中文报刊3%,外文报刊28%),电子资源52.3%。
《北京大学图书馆2018年阅读报告》显示:2018年全校入藏纸质文献31.8万册,总馆订购数据库496个、电子图书152.5万册、电子报刊6.8万种、电子学位论文477万册、多媒体资源382件。总到馆为1,216,252 人次,图书馆主页访问量为2,693,789次,纸质图书年度外借量为414,234 册次,数据库全文下载为42,129,113篇次。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读者阅读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年电子期刊下载量是纸质图书借阅量的13倍之多,其中大部分电子期刊为外文电子期刊。
《武汉大学图书馆2018年度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电子文献馆藏就超过纸质文献。2018年,纸质图书新增14.2万余册,电子图书新增76.6万册;纸质期刊新增7528册,电子期刊新增17.3万册。2018年中文主页访问量508.9万,馆藏检索697.3万次,数据库检索3.9亿次移动图书馆APP日均访问29万人次,电子图书下载7.8万册。
《深圳大学图书馆2018年度阅读报告》显示:纸质文献 1153917 种,3830254 册;电子图书2035794种2615700册,全文电子期刊122185种,数据库共 381 种。纸书外借195644册次,而中文电子图书下载472,347次、外文电子图书下载193,162次。
《2018年中山大学图书馆阅读报告》显示:2018年图书外借总量为675,120册次,而电子资源利用情况是2018年通过登录4720万次,检索63534万次,下载2668万篇次。
通过以上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年度阅读报告和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比例超过了纸质资源建设,数字阅读服务的比重也远远超过了纸质阅读服务的比重,可以说数字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明显,图书馆用户已经基本形成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图书与电子期刊、查询数据库的习惯,尤其是电子期刊和数据库,不少用户已经产生依赖。
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服务效果有待提升,数字阅读资源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尤其是电子书的使用率。
(下面是专家对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的情况做的进一步的交流):
从2018上半年年至今,我和我的团队对图书馆界的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进行跟踪、调研。从搜集过来的数据来看,我们将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归纳为6种模式:活动、出版物、人际传播、广告、课程、导航与推荐等模式,其中活动模式和推荐模式比较多,将一些前沿的、典型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模式: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模式
推广活动目前是图书馆界最常见的一种图书馆阅读服务与推广的形式,也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模式,具体有讲座培训、体验、竞赛、展览、共读等类型。以国家图书馆的活动举例:国家图书馆推出的“网络书香•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宣传推广活动”,是全国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征文、比赛、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检索等活动。先后举办了以“网络书香”为品牌的“春雨工程·网络书香”、“童声诵古韵·经典有新声”、“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移动阅读推广活动等数字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现场、网站、APP、社区、媒体、展览等渠道,宣传推广国家数字图书馆及其数字资源。通过其发布的数据来看,由国家数字图书馆牵头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覆盖全国41家省级图书馆、486家地市级图书馆,服务辐射2900多个县级图书馆。这个活动可以作为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的典型案例,活动类型丰富多元、多馆协同举办、推广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对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直接推广不足的缺点。
另外也有两个比较新颖的活动:第一个是“阅读创作大赛、共读一本书“暨“云舟杯”专题阅读创作大赛。由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与超星集团公司合作举办超星·云舟杯”专题创作大赛,师生在云舟app上进行专题创作与交流。而且,江苏省高校图工委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专委会于2018-2019年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云舟杯”共读一本书竞赛活动,由各高校图书馆组织本校读者登陆云舟平台,自建或加入共读小组,进行读书笔记内容的创作,交流互动,分享读书心得,这个活动影响力比较大、范围比较广。第二个是共读形式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更愿意接受协作式、互动式的学习,阅读马拉松等共读活动作为新型的群体阅读推广活动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这些共读活动往往通过阅读沙龙、书友会、社区等阅读共同体或网络平台提供精选的指定读物,有专家/老师导读、有互动(与专家/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营造集体阅读氛围,很容易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其数字阅读素养。
共读活动例1:图书馆独立举办的共读活动
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校庆阅读年计划”暨阅读马拉松活动。通过在线征集北大师生分工朗读北大人的文学作品,形成一部有声电子书,可供在线试听下载。线下有机会与名家本人交流共读体会和感想。同时,联合北京大学网教办、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首届“阅读马拉松”活动,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位顶级大师推荐读本,制定阅读计划,并带领阅读,采取“线上阅读+线下沙龙”的方式进行“立体式”阅读,线上阅读与线下沙龙结合,参与者登陆“经典导读”APP获得电子版资源,按照指示开始网上阅读马拉松,两周内阅读相应内容,在APP上完成阅读打卡,根据阅读完成情况积分排名,获得奖励。
共读活动例2:学会举办、全国图书馆参与的共读活动
201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启动“扫码看书 百城共读”,组织发动各地图书馆及阅读机构参与,编制《活动指南》指导各单位开展活动,成立专家组每期推荐9本电子书,引导深度阅读,设计活动宣传海报模板供参与单位免费获取使用,建立活动反馈机制,开设专栏网站为活动单位了解、参与提供信息平台。这个活动的成绩显著,共有300多个图书馆参与活动。
今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为拓展阅读推广公益行动项目——“悦读悦听 悦览,码上同行”,在全国300余家图书馆参与“扫码看书,百城共读”的基础上策划开展的活动。读者只需扫码,即可快捷在线获取活动提供的图书、听书、期刊等。从单一扫码看书拓展为看书、听书、看期刊多种服务形式;从每季度一期增加为每月一期。
2019年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开展4·23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邀请专家研制推荐书目,搭建网络平台,免费向承办单位提供电子书资源、音视频资源等作为活动资源。各单位应选择推荐书目中的一本或多本书,在4·23期间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同城共读”活动。活动期间,共有3039家图书馆响应业界联动,涵盖了公共、高校、党校、科研院所、高职、中小学、医院等各级各类图书馆
共读活动例3:区域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共读活动
首都数字图书馆开展了“共沐书香,悦享好书”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以京津冀三地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经典名著为导读内容,书籍可在线阅读,并提供名师讲解视频导读,邀请三地专家学者、文化名人、骨干教师和高校学生,共同成为专业的文化志愿者,依托首都图书馆主导建设的青少年经典导读专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包括主题讲座、导读示范课、班级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在线志愿服务,并与丰富的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
共读活动例4:与数字出版机构合作的共读活动
2017-2018年全国范围内多家高校图书馆(西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大等)与超星出版公司合作举办“共读不孤独”全国共读大赛,依托超星的学习通App和精选的出的经典著作,组建多个共读小组,用户可以选择加入,每个小组有一个知名专家作为导读人,导读人每日导读,发布当日共读内容,大家一起阅读讨论,导读人通过文字讨论、录音、直播等方式与读者互动,更深层次地解析书目内容、分享个人经历、交流读书心得、讨论热门话题、解答读者疑问,读者可参与签到、写读书笔记、参与小组活动等方式参与和领读人的互动。
以上高校及公共图书馆,或者联合出版机构推出的以活动为主要推广模式的阅读推广形式,活动模式是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最主要的渠道。下面给大家分享另一种推广模式——推荐模式。
第二种模式:推荐模式
这些年,推荐正日渐成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很多图书馆逐渐利用网站、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微博、地铁公交等渠道定期向用户推荐精选的电子书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数字资源,包括主(专)题推荐、专家/名家推荐、馆员推荐等方法,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在线阅读读物,辅以线下交流活动。
—电子书刊推荐—
上海图书馆推出“微阅读”频道。2015年5月,上海图书馆在微信公号推出了“微阅读”频道,向上图注册读者免费开放了一大批正版电子书的全文。“微阅读”中的电子书支持多位读者同时在微信端或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的图书馆微站进行在线阅读。微阅读频道每周都会发布一篇“微阅读”推送,每周为市民更新7本适合手机阅读的优质电子书。推荐书籍均可以通过识别二维码继续阅读,也可以点击公众号,我的图书-微阅读查看。这种epub格式电子书在手机上阅读流畅,可以根据字体大小进行自动重排。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环境,可以选择适应视觉感官的护眼、夜间等阅读模式。微阅读频道还将定期进行阅读分享、线上读书会、线下实践等互动活动。此外,上海图书馆推出电子期刊频道——微文堂。2016年8月推出了期刊微服务的微文堂,根据每周热点,重点推荐期刊文章7篇。这个推广效果显著:“微阅读”已经成了上海图书馆移动端电子书阅读品牌。
国家图书馆阅读推荐形式:①国图通过微信推荐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移动阅读平台中的电子资源,附有二维码,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在线阅读。②国图与京港地铁合作开展“M地铁·图书馆”项目,读者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用手机扫描车厢内的二维码,就可畅享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
首都图书馆阅读推荐形式:①在微信公众号中,根据社会热点内容,推荐首都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课程视频、数据库、学习小组等,并介绍其访问方式。②新书上架:一周一期,推荐新书资源,附有书籍内容简介,扫码即可阅读。③首都数字图书馆“英文原版”栏目,推出OverDrive推荐书单,分为儿童篇和成人篇,扫码即可获取读本。
深圳图书馆阅读推荐形式:①“M地铁·图书馆——好书放‘4’读”专栏:由深圳图书馆与港铁(深圳)联合推出的全民电子阅读活动,在活动期间,以专栏形式定期推送10本精选电子图书供乘客免费阅读,已推出两季。② e书单(线上):每月e书单,通过摘取书评、图书简介介绍和推荐图书,每期推荐5本图书,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
东莞图书馆阅读推荐形式:①心随阅动即点即看:在图书馆微博账号上推荐图书,附有图书简介、图书链接,可在线阅读。②图书馆官网首页有推荐图书和二维码,用东莞图书馆APP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阅读。③七天共读一本书:东莞图书馆推出“七天共读一本书”计划,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活动信息,包括推荐理由、书籍简介、试读片段、二维码,扫码即可在线阅读。
高校图书馆推荐阅读活动:①清华大学图书馆荐读活动:在清华大学教参服务平台设置了虚拟数字化“荐读图书专架”栏目,根据《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的体例,按照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世界文化、世界文学四部分,分别展示推荐名著信息和部分专家导读内容,共计120种。本校读者可浏览荐读图书电子版。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荐读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电子教参服务(智慧泛在课堂),向师生推送个性化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并推广电子教参的移动阅读。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刊《学科杂志》,电子刊物,一期一主题,为全校师生推送核心期刊文章,点击推文底部的阅读全文,或扫描电子期刊封面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杂志完整内容。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线阅读推荐形式:①微信推送博看微刊每周精选,一周一期,扫描二维码,登陆即可在线阅读。②超星荐读:推送超星的电子读物(书籍、图录、报刊等),开篇导读,文末附有推荐图书和推荐理由,扫码即可在线阅读。
以上是国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比较典型的在线阅读推荐模式。
—立体读物推荐模式—
随着读物立体化,资源丰富化,数字阅读推广已经进入立体化模式。例如:
①首都图书馆与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合作,在微信公众号中设有“数字资源·听书推荐”栏目,定期向读者推荐优质的听书资源,文章中含有书籍简介和二维码,读者识别二维码即可在线听书。
②东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设有“数字资源知多D”栏目,按主题推送东莞图书馆的视频资源,附有访问方式。
③长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扫码听书”栏目,向读者推荐有声电子书,鼓励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在间隙中“成长”。
④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图书馆多媒体资源专题推广活动,从馆藏多媒体资源中精选出不同类别的资源,如“先秦诸子”专题等,并对推荐内容进行介绍,附有索书号和数字资源获取方式。
⑤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开设聆阅服务,通过微信推送朗读音频,音频内容摘自经典书籍,同时附有作者简介、书籍内容简介。
—数据库推荐模式—
举例:①首都图书馆根据社会热点,推荐各种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资源。如数字资源推荐170期: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开通试用,该期内容先介绍了“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随后引出国研网“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设有7大栏目、5大辅助栏目整合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全方位信息,并图文结合地向读者介绍了各栏目的主要功能及包含的内容,最后介绍了从首图网站访问上述数字资源的方法。在毕业季,面向毕业生推荐写毕业论文常用的期刊数据库。
②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线推荐数据库时对推广语进行策划包装。比如,在其微信公众号“数据库使用”栏目中,利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历史系主任Eijnatten教授的故事向读者阐述数字资源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向读者推荐图书馆的人文历史类数字资源。在微信公众号“案例研究”中,每期都会介绍某一数据库在某一层面的应用场景,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让读者了解该数据库的内容,感知数据库的价值,使数据库的介绍和推荐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第三种模式:阅读课程推广模式
课程推广模式包括阅读课程、阅读行为训练课程等。比如:国家图书馆开设的慕课(MOOC)类课程凭借其精心设置的课程内容、深受用户喜爱,国图公开课属其中的代表。国图公开课每门课程下方设有课程概况、课时列表、关联课程、拓展学习等板块,其中在拓展学习板块中,国家图书馆以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插入与课程有关的背景知识,向读者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专著、期刊等电子资源,并利用超链接实现与馆藏图书、期刊等资源的链接,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
另外,高校图书馆一般会在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在线培训课程中对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及其使用方法等进行培训,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群中,设有全校公共选修课《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数字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
总的看来,课程模式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课程的内容与形式都可以加以拓展,比如,目前不少数字出版机构开设的在线阅读训练类的课程就可以引进到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中,以提高图书馆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
第四种模式:出版物推广模式
这种模式包括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比如各类指南/宣传册、导读刊物(包括书目、书评、摘要等)。一些图书馆通过出版(电子)馆刊开展数字资源推广,比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为校区师生拓展阅读、助力科研而推出的电子刊物《学科杂志》,一期一主题,通过微信为全校师生推送核心期刊文章。用户点击推文底部的阅读全文,或扫描电子期刊封面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杂志完整内容。但目前图书馆用于推广数字读物的出版物尚不多见。
第五种模式:数字阅读广告模式
包括各种媒介广告,比如宣传单、海报、影视广告、在线广告等,通过图文介绍对数字读物、数字图书馆等服务系统进行宣传、告知、在线链接。比如,上海图书馆为推广数字图书馆曾在多家报纸上刊登“市民数字阅读”的大幅广告,并将二维码印在报刊上,读者扫码即可下载数字图书馆手机APP,推广效果显著。
第六种模式:数字阅读人际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图书馆员的口头宣传、回答用户咨询和用户之间口耳相传等。很多图书馆都会邀请数据库商来馆做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活动,通过设立展台等方式,直接与用户面对面交流与探讨电子资源的相关问题。众多图书馆利用主流公共社区平台(比如微信、微博、豆瓣阅读等)与用户交流,也有一些图书馆自行开发在线阅读社区。
图书馆数字阅读创新思路
在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杭州)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认为,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数字阅读,一是要坚持以正确导向引领数字阅读,二是统筹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三是着力做强优质主题内容的网络传播,四是创新提升数字阅读发展水平。充分表明,从国家层面来说,比较看重深度数字阅读的水平提升。
我们图书馆界要做的事是加大深度数字阅读服务力度,提高深度数字阅读推广水平。通过刚才的数字阅读推广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来看,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民数字阅读率的高速发展形势相比,与传统阅读推广的力度相比,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回到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开展2019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要求图书馆“创新数字阅读推广形式与内容,扩大活动覆盖面”,全面创新“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丰富阅读资源类型,持续打造图书馆数字阅读之门,开展“悦读悦听 悦览,码上同行”活动,多方位推广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延续行业统筹的活动组织方式,鼓励多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推广,发挥行业合力,引导更多城市图书馆将活动深入推进到广大基层群众中。无论政府、高校、社会机构还是民间协会,都非常重视数字阅读的服务与推广。
(接下来是报告专家从几个视角分享数字阅读的服务与推广方面的发展思路与创新建议):
(1)促进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多元化发展,并不断创新
多元模式协同,扩大推广的覆盖率和到达率,提升效果。目前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模式以活动、推荐为主,图书馆界应努力促进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使出版物、阅读社区、课程、广告等模式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促进推广主体走向协作,建立以年轻人为核心的数字阅读推广队伍
目前图书馆开展的数字阅读推广有一些是与其它馆、单位合作的,但更多的是图书馆独立举办的。互联网环境下,协作是趋势,也是优势,图书馆可以基于在线的协作推广平台分工合作,统一策划、宣传,扩大影响,提高效果。数字阅读推广队伍的建设以熟悉数字阅读的年轻人为核心,以有经验的馆员为骨干,提高推广工作质量。
(3)强化用户导向,注重推广效果
目前根据用户特征细分用户群体的推广较少,使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应强化用户导向,面向分众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阅读推广的目标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可以按数字阅读素养的高低、用户持有的不同数字终端等特征细分用户,可以利用用户大数据精准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等,针对不同用户群开展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推广,提高推广效果。
(4)加大推广优秀数字读物的力度,提高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
目前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对象以数字图书馆系统与数据库为主,对深度数字阅读素养、数字读物的推广力度不足。图书馆应加强对优秀数字读物的导读、解读,引领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深度数字阅读的习惯,提高其数字阅读素养。可以发挥数字读物能在线直接连接、通过多终端呈现的优势将其作为主要的推广对象。
(5)加强用户感知行为研究,精心设计推广信息
目前图书馆大多不重视对推广信息的设计,以简单的介绍性宣传为主,难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图书馆应加强对用户感知行为特点的调研,精心设计推广信息,引起用户的注意和兴趣,提高数字阅读推广的成功率。
(6)进一步整合多元在线渠道,同时与线下渠道相结合
目前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渠道在整合设计上还需提升。一方面,整合多个在线渠道跨屏联动推广数字阅读,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和感知数字资源,提高推广效率。另一方面,加强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结合,将网站、微博、微信等线上渠道与公告栏、纸质导读刊物、活动现场、公交汽车地铁等线下渠道相结合。
(7)努力提高组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的水平,积极探索运用推广技术
目前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方式已逐步走向多元化,但根据目标用户、推广对象、推广信息、推广渠道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使用的水平还不高。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应精心设计、综合运用各种推广方法,提高传播效果。
(8)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图书馆持续有效开展数字阅读推广
目前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数字阅读推广评价机制。应该根据评价目标。对评价客体、指标、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可以从图书馆的角度评价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目标用户、推广对象、推广信息、推广渠道、推广方法等要素在数字阅读推广运行过程中的运作质量,整个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
(以上是报告专家分享的主要内容,主要从数字阅读推广的几个视角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很多想法需要我们落地、尝试、优化、升级,共同开辟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的新局面、引领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