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读者培训>>教学科研>>正文
长江学者袁毓林:如何形成开拓性的论文选题?
2019-08-22 11:20   审核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做出一篇好的论文,选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选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好的选题”呢?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好的选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开拓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可行性,等等。本文主要关注选题的开拓性。

一、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开拓性

简单地说,开拓性的(ground-breaking)就是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开拓性的选题在研究材料、方法、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研究结论上具有颠覆性。以音韵学的研究为例,清代学者(吴棫、顾炎武、段玉裁等)使用《诗经》押韵材料、谐声字材料归纳上古音的类别,属于材料上的创新;陈澧发明反切系联法用以归纳《广韵》反切用字的声类和韵类,属于方法上的创新;钱大昕基于大量的古籍材料得出“古无轻唇音”的推断,属于结论上的创新。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综合利用多种材料(反切、方言、对音等)、多种方法(反切系联、内部构拟、历史比较等),构拟了汉语第一个完整的中古音系统,实现了理论、材料、方法、结论上的多重创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音韵学奠基之作(盛林等2005)。

开拓性的选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小而言之,可以作为个人学术生涯的主要研究领域或议题,使之成为自己最擅长的精神舞台。黄衍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关注一个语言点,即便是一个研究得已经很充分的点,也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取得重大的成就。

二、为什么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

清代大学者纪昀(晓岚)说过:“文章公论,历久乃明。天地英华所聚,卓然不可磨灭者,一代不过数十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八《别集类一》)“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唯“卓然不可磨灭”者方可流传于后世。纵观传世的语言学著作,凡“卓然不可磨灭”者多具有开拓性的特质。比如,索绪尔(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其开拓性在于开创了一个结构主义的时代;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其开拓性在于建构了第一个结构主义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现代学者朱光潜说过:“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了。”(《谈人生价值》200759)衡量一个普通人的价值,尚且看他精神生活成就的大小,衡量一个科研人员的价值,更应该看他精神或学术生活成就的大小。一般说来,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科研论文上,而科研论文的质量又和选题密切相关。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选题无意义,即使花再多的功夫,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既然如此,要想使科研论文有价值,首先就要做到选题有价值。

和普通平凡的选题相比,开拓性选题容易做出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其实,做科研论文不只是为了解决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上的追求。比如,为了证明个体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存的意义;冲破各种诱惑和迷惘,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坐标。为了克服眼前生活的苟且,寻找诗歌和远方;在世俗的喧嚣中,从容不迫地安顿自己的心灵。当然,还为了谋得一份既符合自己的志向、不损害内心自由与人格尊严,又能够保障体面生活和工作。可见,开拓性选题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利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也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学术热情,成就一种有意义的学人生涯。

三、怎样形成开拓性的选题

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了解前人;一个是了解自己。

先来说了解前人。了解前人就是通过广泛地文献阅读了解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与缺憾,寻找新的增长点。了解前人,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盯住主流文献

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属于该领域的主流期刊(核心期刊)、经典著作,这些期刊、著作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阅读这些期刊、著作,可以让初学者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瞄准主流并不是排斥非主流文献,也不是不读非主流的文献,而是要合理地安排文献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对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多一些,对非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少一些。

2.盯住主流学者

主流学者是指活跃在学术研究第一线的、代表着当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学者。研读主流学者的论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除了前沿的术语、概念外,还有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论证问题的方法,等等。另外,在研读主流学者的论著时,除了关注它的正文外,还要关注它正文以外的部分。因为,正文外的部分也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参考文献部分,就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心观察主流学者的参考文献,不难发现,他们所列举的往往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按图索骥”,以文献检索文献的方式,找到相关的文献,一篇篇地读过去。文献读完了,对主流研究的情况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3.盯住前沿动态

了解前沿动态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阅读主流文献、主流学者的论著、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等。但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信息还比较零散;相对而言,《XXX年鉴》(http://www.annual reviews.org)则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某一领域一年以来重大进展的情况。

接下来,说一下了解自己。如果说了解前人是为了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那么,了解自己则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判断自己是否具备了从事某种或某个开拓性选题研究的条件和能力。但要真正做到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国思想家刘邵说过:“性情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人物志•九征》)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认识自己了呢?也不尽然。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你自己”。

从性格看,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从性格的角度将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明者,性格外向、爽朗;一类是沉潜者,性格内向、沉稳。性格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适合研究的领域也不同。“高明者由大略而切求,沉潜者循度数而徐达”(《文史通义•博约下》);“高明者多独断之论,沉潜者尚考索之功”(《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换句话说,高明者善于从要点入手而迅速求索,适合从事独自裁断的一家之学;沉静者喜欢遵循程序而逐渐通晓,适合从事考据求索方面的研究。

从资质看,钱穆说过:“大抵在学术上成就大的人都不是第一等天资,因为聪明人总无毅力与傻气。”记得汤用彤也说过:二流的资质选一流的题目,只能做出三流的结果;二流的资质选三流的题目,倒有可能做出一流的结果。如果觉得自己天资聪明,那么就做一流的题目;如果自认为天资不高,那么最好做二流或三流的题目。做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多大的本钱就做多大的买卖,切忌小本钱做大买卖(吕叔湘;参看陈建民1997)。

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开拓性的选题不见得都是好题目。有些笨题目也可以做出好结果,也可以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笨题目也具有开拓性。

关闭窗口
   
  科研知识 更多>>
· 文献综述部分评述已有文献的三种...
· 让论文“有深度”的三个论证策略
· 借助文献批评寻找空白创新的八个策略
· 别中招!学位论文写作30忌!
· 不写论文的四个理由
· 如何高效读文献?实现无痛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