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读者培训>>业内动态>>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分析
2018-12-28 09:48   审核人:

新媒体技术革新加速并带动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普及,促进了国民阅读方式与行为的转变,对成长于数字化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智能体验和信息快捷获取已成为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与行为方式加以细分,不仅可以能够灵活调整图书馆服务方向,而且可以及时捕捉“数字生存”下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阅读行为演变轨迹,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演变趋势

◐◑ 阅读环境开放包容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介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以数字信号实时传递为技术支撑,将传统媒体与信息科技产品进行嫁接衍生并以人际传播为主要类型的全新媒体形态。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方与利用者,同时也是媒体信息的传递方和发布者。相比传统纸本阅读的高昂成本与获取难度,以数字化为存储形态的文献资源获取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畅通的通信网络环境为数字阅读普及提供了可能,阅读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另外,大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对阅读主题进行充分定制,也进一步促进了其阅读行为方式与网络媒介相互依存、深度融合。

◐◑ 载体形态从单一类型向“纸电共存”迈进

从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来看,纸张作为书写和知识记录的重要载体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着比较稳固的地位。受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同样保持着比较稳固的习惯,纸本阅读一直以来都是维系阅读传统的纽带。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大学生在享受数字化阅读便捷服务的同时,必然会对其阅读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类数字化传播媒介愈发精细化。掌上阅读软件、听书平台随之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阅读空间,纸电共存、并行促进的融合趋势使数字化阅读逐渐摆脱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束缚而存在。数字化阅读因便捷、易于读取和丰富的视听体验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使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弥补了大学生在传统纸质阅读中的不足。

移动信息内容.jpg

◐◑ 移动信息内容愈发短小精细

数字资源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传统沉浸式纸本阅读方式在高校范围内难以做到全面推行。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信息接受度上,相对社会公众而言,大学生阅读思维具备更高跳跃性和想象力,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快速获取,更加注重精神与娱乐的双重消遣。因此,大学生逐渐脱离了长篇累牍的阅读束缚,阅读内容除文字外,图片、音视频的视觉感受与听觉冲击力对其阅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阅读需求与行为变化,反过来使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呈现出片段化、分散状特征。一方面,移动网络信息更加短小精细,片段化的信息内容削弱了高校大学生在互联网信息遨游中的过度精神消耗,另一方面,片段式浏览、跳跃式获取行为也缩短了大学生读屏时间,满足其对社会新闻资讯的及时了解,使阅读成为一种更为轻松的心理体验。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表现

◐◑ 网络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95亿。其中,对中国网民职业结构统计中,“学生”以25.0%比例占据调查首位。在各类阅读媒介阅读时长(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对比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首次超过上网阅读时长。董文鸳对浙江省6所高校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显示,63.76%的受访对象利用手机阅读用来“打发无聊时间”,56.24%受访对象用来“了解新闻资讯”,“学习需求”并不是构成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从中不难看出,随着手机、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普及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移动新媒体成为维系信息交流与传送的中枢组织,大学生网民对信息以太环境下的新闻热点、娱乐资讯更为敏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多元化阅读方式.jpg

◐◑ 多元化阅读方式导致理性思维弱化

从年龄和心理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虚拟世界中充斥的盗墓穿越、荒诞修仙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群体,而传统经典读物的阅读却呈现出总量不足局面。以手机、智能便携终端、微博及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在承载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快餐式阅读、碎片化获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与判断。研究认为,对于传统印刷型书面文本,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按照图书预先设定好的章节与页码逐字理解的阅读,是一种单一、直线型阅读方式,大学生阅读思维比较固定,而信息环境中的数字阅读方式是依照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跳跃式阅读,打破了原有文本阅读的连续性。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信息媒体可以通过不同信息节点寻找到彼此,大学生甚至可以通过链接网页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进而形成多个网状阅读焦点,泛在化阅读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浮光掠影式、跳跃性阅读,多元化阅读方式为大学生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分散了大学生信息判断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造成大学生思维模式单一、理性思辨能力弱化。

纸书堆.jpg

◐◑ 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高

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信息海量、低成本、检索便捷以及融合性特点,为信息及时传递和便利获取提供了可能,然而网络环境中内容看似丰富多样的信息却因激增与过载,使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信息流动的无序性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并未因新媒体的便捷而得到提高,加上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宣传重视不足,致使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普遍缺乏,在专业资源检索利用中过度依赖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盲目检索,而对专业数据库缺少必要了解和利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刊载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3期

作者:曹雪锋(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图书馆)

关闭窗口
   
  科研知识 更多>>
· 文献综述部分评述已有文献的三种...
· 让论文“有深度”的三个论证策略
· 借助文献批评寻找空白创新的八个策略
· 别中招!学位论文写作30忌!
· 不写论文的四个理由
· 如何高效读文献?实现无痛写论文